張家界市基層黨建工作優秀實踐創新案例:永定區羅水鄉“一網四同”模式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編者按:2022年是張家界市委確定的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年,全市各基層黨組織按照創新年活動方案和創新項目評選方案要求,主動思考、探索創新、積極實踐,激發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形成了創新爭先的熱潮,涌現出一批富有潛力的創新項目。為認真總結交流和宣傳推廣各基層黨組織的創新做法和成功經驗,我們從中擇優篩選一批創新案例,分期發布,供學習交流。
制圖/舒信
一網聯動 四同聯治——永定區羅水鄉“一網四同”模式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戰略的相繼實施,對鄉村基層治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傳統鄉村社會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逐漸與發展形勢不相適應。鑒于黨建工作理念和基層治理觀念的突破,永定區羅水鄉探索開展“黨建引領 網格治理”工作,在基層黨建的范圍、內容和功能等方面進行了創新?;鶎狱h建工作的重心從內部建設向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轉變,功能從組織建設拓展到加強社會事務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對于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具有一定實踐意義。
“五個到戶”集中開展志愿服務
張家界永定區羅水鄉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西北部,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教溫公路貫穿而過,距市城區31.2公里。全鄉國土面積57.9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4000畝,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轄6個行政村、1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000余人。羅水鄉是全市茅古斯文化發源地,坐擁龍鳳梯田絕佳風光,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按照市委、區委部署,堅持“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總要求,按照“一網四同”模式,結合干部包片聯戶制度、黨員“五個到戶”等,大力推行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一、組織建在網格,組網融合同管理。一是健全“四級聯動”體系。建立“鄉(黨委-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村(黨支部-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站)、片區(黨小組-網格化服務工作點)、網格(黨員-網格員)”體系。將黨小組建在片區網格上,有效延伸基層治理觸角,實現為民服務全覆蓋。二是筑牢“三級服務”陣地。建有1個鄉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6個村級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站和34個片區黨小組服務點,按照“六有”要求(有文化廣場、有議事大廳、有宣傳專欄、有辦公設施、有制度上墻、有工作臺賬)打造網格黨小組服務陣地。三是組建“三級聯治”隊伍。構建“鄉級主責、中心主建、村級主抓、站所主辦、片區主商、網格主報”責任體系。書記掛帥,各級黨組織“一把手”兼任網格化服務管理負責人,定期調度重要事項。村“兩委”成員擔任片區黨小組組長兼任網格長、鄉干部任片區及所屬網格黨小組指導員。結合黨員“五個到戶”,分片區組織黨員每人聯系5-10戶,逐戶發放黨員聯系卡,開展常態化走訪和服務。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陣地
二、服務沉到網格,事項融合同治理。一是全面提供政策服務。以網格為單位,結合“基礎信息采集、法規政策宣傳、矛盾糾紛排查、事件隱患報告、防返貧動態監測、民生事項服務”六大重點,及時梳理當前重點工作和相關政策,印發《致群眾的一封信》,廣泛宣傳講解教育、養老、醫療保險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全面普及安全生產、防范電信詐騙等知識。同時通過天門清風群線上群發消息和線下召開屋場會、宣講會、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將政策宣傳深入田間地頭,讓群眾在政策紅利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深入落實清單服務。針對網格員和黨員走訪梳理的民情臺賬,片區網格黨小組按月召開民情分析會,結合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形成問題處理清單,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向上級部每月采取電話回訪的方式,調查了解民情問題解決情況和群眾評價指數,將各村的清單服務能力納入年底績效考核范疇。三是大力開展志愿服務。打造“志愿羅水”品牌,制定下發《羅水鄉黨員志愿者服務管理辦法》,鄉級成立關愛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兩支志愿服務隊,村級各成立一支志愿服務隊,固定每月開展一次衛生清掃、送教上門等志愿活動,幫助群眾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水平。鼓勵和支持黨員志愿者發揮個人專長,結合網格內群眾需要,主動開展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活動,將溫暖傳遞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寄送紅色快遞
三、人才配到網格,產業融合同發展。一是建立網格人才庫。以村為單位對人才進行全面摸底,與全鄉117名人才取得聯系,成立人才微信群加強溝通交流。建立全鄉人才庫,對人才的基本情況開展系統梳理,劃分出產業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黨政人才等類別,充分掌握全鄉人才資源現狀。組織召開全鄉人才座談會,通過政策支持、環境優化、主動服務、產業依托等措施,吸引18名在外優秀人才回鄉。二是打造網格人才點。在鄉村干部對網格管理進行指導的基礎上,推行人才聯系網格工作制。按照人才戶籍所在地、產業所在地、工作所在地等情況,在每個網格黨小組中配備1-3名人才,根據人才特點和網格實際打造一批產業型、治理型、學習型、服務型等形式多樣,特色分明的功能性網格。三是培育網格產業鏈。以網格內有基礎、有資源、有技術、有市場的合作社和企業為重點,進行重點培育和幫扶,帶動周邊農民進入產業鏈,為農民創造更多就近就業門路。開展“一網格一龍頭”行動,在網格內培育龍頭企業,將分散經營的農戶聯合起來,通過資本聯合、勞動聯合、銷售聯合等方式,走產業化、規模化的道路,整合分散資源,實現抱團發展。
四、考核回到網格,學做融合同評價。一是以強化學習為導向。建立片區黨小組學習機制,與片區例會制相結合,以黨小組為單位組織片區內黨員對當前理論精神、政策要求和重點業務進行學習。將黨員參與學習情況納入片區網格管理內容,作為積分管理的重要依據。二是以深入服務為基礎。建立志愿者服務活動登記和情況反饋制度,發放黨員志愿者服務證,對黨員志愿者服務次數進行登記,通過積分管理和評星定級的方式,實行每月一認定、季度一評比、年度一表彰的方式,鼓勵先進,激勵后進,推動黨員主動為網格內群眾提供各類服務。三是以群眾好評為目標。建立問題交辦閉環和群眾評價反饋機制,要求辦結問題后,將辦處情況反饋至網格員和相關群眾,并請其對本次辦理效果、時長、態度進行評價。鄉村根據反饋結果,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特別優秀的黨員可推薦擔任村“兩委”成員、村后備干部、“兩代表一委員”。
澧蘭點評:
永定區羅水鄉創新基層治理“一網四同”模式,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將黨員沉在網格里,實現了“單兵作戰”向“共享共建”轉變,“內部循環”向“內外雙循環”轉變,“粗放管理”向“精細服務”轉變,作為鄉鎮(街道)黨(工)委創新項目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