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支書抓黨建的經驗材料,推薦給筆友借鑒學習(支部書記抓黨建的經驗做法)
一輩子只做兩件事
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XXXX、總經理 楊廣澤
我叫楊廣澤,今年67歲,來自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1977年,參與創建鄉辦紡織廠,1988年至今,擔任XXXX。幾十年來,我始終牢記支書這個身份,抓牢XX這個“根”和“魂”,創造了企業“無一例勞資糾紛、無一起重大事故、無一筆失信記錄、無一次當上被告”的良好局面。2012年,公司XX被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X組織。
從2.7萬到8.5億,不變的是XX引領
有人說,非公企業是經濟組織,應該完全按照經濟組織規則培育,追求利潤最大化,XX是個“累贅”,不利于市場競爭。我們從最初2.7萬元產值,到去年8.5億元銷售,XX是貫穿始終的核心推動力。實踐證明:只有XX強,非公企業才會真正強。
XX工作做實做細了,必然促進生產力、提升競爭力。我們把XX融入企業決策、生產經營、技術創新、質量管理等各個環節。每兩個月,XX會召開一次理論學習會,保證X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企業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在“三重一大”決策中,XXX先研究,然后才啟動相關程序,抓住了根本、把準了方向。每次遇到瓶頸性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XX。2013年,自動絡筒機控制部件頻繁發生故障,造成很大麻煩,XX組織XX科技攻關小組,組長張勇自學1500多個英文術語、查閱大量學術論文,吃住在工地反復試驗,成功取得技術突破,每年節約60多萬元。他本人也成為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江蘇工匠”。牽頭組建江蘇省新型纖維紡紗工程中心,制訂國家行業標準10多項,推動企業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發展。
從1977到2018,不變的是社會責任
XXXXXX指出: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我們牢記XXX教導,努力做大做強,承擔應盡責任,反哺社會。
企業是一個大家庭,沒有“人”,企業就會“止”,我們堅持把富裕員工、關愛員工、服務員工,作為首要任務。XX牽頭制定“12345”員工報酬權益保障機制,推動53 名一線員工成為技術股東。去年,員工人均收入達6.1萬元,連續10年年均增長10.2%。設立職工心理咨詢室,開展XX幫扶員工“一帶三人”等活動,吸納110多名殘疾人就業。建立雙弘愛心互助基金,捐助300萬元,幫扶1300余人次。這些XX活動,有效地幫助員工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憂、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壓。XX工作,看似與企業發展無關,實則密切相關,能夠把員工團結得更緊,把質量做得更高,把形象樹得更好。現在,公司每噸紗售價比市面至少高出500元,仍供不應求。
從2到106,不變的是先鋒本色
公司成立時,只有2名XX,伴隨著企業發展,XX隊伍壯大到106人。盡管人數多了,但成色不降、本色不變,先鋒作用不打折扣。
因應不同時期不同任務,我們與時俱進創新“一臺三崗”“一樹三學”“一定三諾”等5個“1 3”黨建工作法。近15年,公司發展新XX47名,其中9名成為高級技師、22名成為技師。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XXX,開展雙弘工匠、生產標兵、創新能手等評比活動,每年投入100多萬元培訓員工,與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等開展16個校企合作項目,成為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開展“三有三無”活動(關鍵崗位有XX、困難面前有XX、突擊攻堅有XX,XX身邊無事故、XX身邊無次品、XX身邊無違章),立出鮮明標桿,形成強大凝聚力,員工流動率一直低于3%。
這一輩子,我只想手上琢磨一種活兒,那就是紡紗;肩上扛起一份責任,那就是黨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將繼續堅守老支書精神,為非公XX高質量、企業發展高質量,鞠躬盡瘁,奮斗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