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交通大學:打造黨建引領高質量就業“金字招牌”(華東交通大學黨群崗)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華東交通大學堅持以“鐵”的作風推進黨建與就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聚焦思想引領、渠道引入、特色引航和重點幫扶四個領域,勇立潮頭、開拓創新,向各行各業源源不斷地輸送一流人才“鐵軍”。先后獲評全國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就業50強、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21年獲批“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打造出了一塊黨建引領高質量就業的“金字招牌”。
聚焦思想引領,注入就業觀念“強心劑”
繪“點”咨詢疏難題。校黨委班子成員以“我為師生辦實事”為契機,劃好“責任田”,“點對點”深入責任院系班寢一線開展畢業生就業調研,詳細了解學生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生活學習難題和最真實的就業需求。成立就業指導工作小組臨時黨支部,組建以就業指導教研室黨員教師、心理咨詢中心黨員教師為主的定點服務團隊,開展“一對一”專業輔導,把好高質量就業“思想關”,每年為5000余人(次)理清就業思路、設計個性化職業規劃,疏導因就業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200余個。
勾“線”示范強帶動。以學院黨委為支線,將抓黨建促就業工作列入黨委書記年度述職報告必點內容。建設校院兩級就業服務梯隊,將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與就業服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網絡體系。持續鞏固樓棟活動黨支部、樓層黨小組、黨員模范宿舍“三位一體”黨建模式,在學生宿舍樓開辟學生黨支部黨員活動陣地,70個黨小組進駐學生宿舍樓,實現支部進宿舍、小組駐樓層、黨員亮身份,定期入寢宣講優秀畢業生先進個人事跡和最新就業信息100余次,近距離收集問題訴求500余個并及時反饋學院,為畢業生提供距離短、費時短的便捷式服務。
結“網”培育全覆蓋。線上以招生就業“兩微兩網”為陣地,及時宣傳黨的政策部署,發布最新就業信息,專設“基層就業”欄目大力推進基層就業。疫情期間,創新上線精細化就業“云指導”“云宣講”,邀請就業指導專家和優秀校友開展線上講座;舉辦公務員備考公益講座5期;錄制系列微視頻,對“新求職模式下”畢業生求職面試進行精準指導。線下以就業指導咨詢室、創業指導咨詢室為陣地,以“交研思學”大講堂為載體,邀請大學成長成才、考研專題、軟件應用、藝術鑒賞等領域能力突出或經驗豐富的優秀學子進行分享交流,引導青年樹立遠大理想信念;以“交相輝映”訓練營為突破,聯系校外優質教學機構,為學生免費提供備考培訓,引領學生全面發展成才。同時,在全省高校率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新生入學教育,面向全體新生開展雙創教育宣講活動26場,覆蓋全部新生。
聚焦渠道引入,釋放就業市場“強勢能”
校黨委堅持把強化政治責任與擔當擺在首位,推動黨建與就業深度融合,把組織優勢轉化成就業發展優勢,立足交通行業與江西省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積極拓寬就業市場。主動聯系對接相關企業單位2769家,開展實地考察19次,引入招聘企業682家,將“過問全程”貫穿始終,為畢業生順利擇業就業激活了強大市場動能。2021年,該校畢業生就業率再奪省內第一。
強化鞏固鐵路就業主渠道作用。持續深化與國鐵集團、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車等單位戰略合作,舉辦大型雙選會或鐵路專場招聘會;按照“3 1”培養模式,與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合作分別開設“國際班”和“后備班”培養國際工程人才,訂單式輸送287名優秀人才;在線上陣地專設“基層就業”欄目,積極引導畢業生到軌道交通行業一線就業創業,投身“交通強國”“高鐵走出去”國家戰略,形成向基層一線匯聚流動、與行業發展多維互動的“六得”人才培養模式。榮獲 “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大學生就業創業人物事跡評選省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并入圍全國。
穩步開辟新興就業市場。深化與經濟發達地區人才市場合作,有針對性地舉辦綜合類企業招聘會12場。與寧波市海曙區、寧波市鄞州區、浙江市義烏市、南京市江寧區人社局和江蘇張家港市、溫州經開區等簽署校地合作戰略協議,建立長期長略合作伙伴關系。動員各學院黨委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就業市場,引入對口企業舉辦專場招聘會。
積極引導留贛“本土化”就業。持續深化與省內知名企業的合作,每年將校園招聘黃金期留給在贛企業,暢通畢業生到贛企就業的通道。以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月活動為抓手,積極宣傳江西省就業創業政策;與在昌企業聯系,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分批組織師生參加企業項目實地參觀、交流。線上陣地開設“愛上江西”“服務江西”專欄,引導畢業生全方位地了解江西、愛上江西、留在江西、服務江西、扎根紅土地,近三年本科畢業生留贛就業比例穩定在35%左右。
聚焦重點幫扶,打通就業體系“弱關節”
“建檔立卡”動態跟蹤。招就處黨支部對貧困生、少數民族學生在進校之初逐個進行“建檔立卡”,從學費資助、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教育等方面予以幫助。實行動態跟蹤,在畢業季建立詳實的就業幫扶臺賬和跟蹤臺賬,掌握“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畢業生等特殊群體的就業意向、就業狀況、心理狀態、就業困難等信息,指定黨員率先開展“一對一”“多對一”就業結對幫扶,實現有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畢業生百分百就業。2021屆有就業意愿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率100%,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率93.97%。畢業生一次性求職補貼實現零差錯、零投訴,670余位困難畢業生獲得就業求職補貼。
“一幫一帶”全員助力。建立“班級就業聯絡員”工作機制,由班內學生黨員擔任班級就業聯絡員,針對就業暫時“掉隊”的同學開展“一幫一帶”結對幫扶活動。實行“銷號臺賬”制度,建立困難就業同學花名冊,根據同學實際情況,進行“一對一”“多對一”幫扶,幫助一個銷號一個。近年來,已有110余名困難就業學生在“一幫一帶”結對幫扶活動中獲得就業助力,實現優質就業。
聚焦特色引航,構建就業質量“強循環”
攜手學生走好“第一步”。以黨支部為核心,將黨性教育、立德樹人與專業指導有機融合,緊貼學校“交通特色,軌道核心”的人才培養定位,結合經濟發展新業態和新常態,精心打磨《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等國家線上一流本科課程、全國就業創業金課,自編、參編多部就業創業類教材,疫情期間建立了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學業與就業相結合的就業創業指導教育體系,貫穿四年培養全過程,指導學生職業發展“走得正、走得穩、走得順”。其中,“三加”就業服務經驗在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作典型發言。
引領學生守好“平時關”。依托學科和科研團隊、重大項目、重點實驗室等建立黨支部,推進“黨建 育人”“黨建 教改”“黨建 科研”“黨建 專業和學科建設”,引領學生學在日常、做在日常,為優質就業練就一身一流的“新鐵軍”綜合素質。以“黨建 創新創業”為驅動,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與能力,通過實行創新創業思維啟發—工程哲學與工程觀的素質培養—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項目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的進階式培養范式,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國賽中獲得3銀1銅的成績(入圍項目居全省第一)。
培養學生練好“實踐力”。實施“黨建結對計劃”,建設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等一批校企共建基地。面向企業需要、面向產業需求、面向區域經濟要求,積極開拓實訓基地,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如,挖掘本校基礎實驗與工程實踐中心潛能,把課堂理論教學與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每年2700余名學生在實訓中顯著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計財處黨支部與經管學院黨委合作建立研究生實習基地,提高財會專業研究生專業工作技能,幫助學生在職業銜接上“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