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嘉定教育現代化的“紅色引擎”(嘉定區紅色教育有哪些)
高水平的基礎教育需要高質量的黨建提供支撐。近年來,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工作黨委秉持“圍繞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育”的理念,不斷提高教育系統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切實將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引領嘉定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
堅持固本強基,建強辦學治校新堡壘
我們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建強班子帶好隊伍,夯實基礎抓好改革,努力把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教書育人戰斗堡壘。一是創新網格化黨建工作機制。2017年9月,為適應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兩圈四區”教育布局,我們成立了9個黨建共同體,構建“區教育工作黨委—黨建共同體—基層組織”三級網絡,引領黨建工作優質均衡發展。在此基礎上建立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標準型、活力型、示范型“三型”黨組織定級晉位,匯編《中小學黨建工作實務操作手冊》,對新建校、黨建工作薄弱校及“兩新組織”精準指導。二是形成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嘉定方案”。2020年2月,嘉定區率先在上海市啟動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試點工作,涵蓋兩個學區29個基層黨組織,成為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先行先試實驗區,在優化學校治理結構、完善議事決策制度等關鍵環節進行試點。2021年3月,試點全面推開覆蓋全區140所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三是強化黨建研究引領。聚焦中小學黨建熱點重點難點問題,組織基層黨組織書記全員參與研究,以理論研究引領黨建工作創新和質量提升。2017年以來開展54項市、區兩級黨建課題研究,成果獲市級評選一等獎18項、二等獎12項。同時,與嘉定的高校、街鎮等單位共建,搭建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服務聯動“四聯”平臺,推動優質資源共享。
堅持同頻共振,構建深度融合新體系
我們構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雙向對接、融合共進”工作體系,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目標同向。黨政協力實現思想政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建設、文明校園創建等齊抓共管。力量整合。推行“支部建在連上”,將黨總支單位的下屬黨支部、黨支部單位的下屬黨小組設在教研組或年級組。健全“雙培養”機制,強化干部黨務、行政崗位“雙重鍛煉”。工作融通。開展黨員亮身份、設立黨員先鋒崗、成立黨員工作室、明確黨員責任區、實施黨員名師工程,培育黨員工作室134個,形成“校校都有黨員工作室”。活動共享。加強黨員教育特色載體和平臺建設,在舉辦各類綜合活動中充分融入黨建元素,確保黨員起作用、群眾得實惠。評價兼容。將黨建考核主要參考指標有效融入行政督導考核指標,強化黨建與業務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
堅持提質賦能,鍛造干部人才新梯隊
我們把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關鍵環節,在目標引領、選拔任用、培訓培養、考核評價上持續用力,強化發展支撐,創新管理機制,鍛造充滿激情、富于創造、勇于擔當的“領頭雁”。一是加強干部梯隊建設。制定校級干部選拔任用實施辦法和能上能下實施細則、干部外出管理辦法、后備干部隊伍5年建設規劃、干部教育培訓5年規劃“1 4”配套文件,建立“優秀青年、中層干部、副職后備干部、副校長、正職后備、校長、名校長、特級校長”培養梯隊。二是構建教師發展長效機制。全區持續實施師德師風提升行動,完善分層分類培養體系,連續舉辦4屆學術節。三是實施黨務干部專業素養提升工程。以“書記能力清單”為導向,以加強理論研究、開展專題培訓、總結典型案例等為路徑,健全黨務干部專業化發展激勵機制,推動黨務干部安心做黨建、有陣地做黨建、有能力做黨建。
堅持標本兼治,營造風清氣正新生態
我們把握“嚴”的總基調,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抓住“責任”這個關鍵,一體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將全面從嚴治黨的“觸角”延伸落實到每一個支部和黨員,營造良好育人生態。“四責協同”常態化。深化細化全面從嚴治黨“四責協同”機制,從區教育工作黨委、黨建共同體和基層黨組織三個層面分別發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壓緊壓實管黨治黨責任。政治巡檢制度化。強化“政治體檢”,成立常設性巡檢工作小組,建立全面從嚴治黨巡檢制度,針對薄弱環節和短板問題,連續4年開展全覆蓋巡檢和巡檢“回頭看”,暢通監督體系“最后一公里”。廉潔教育長效化。開展三輪“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廉潔文化專題教育月專項行動,持續打造廉潔文化品牌,讓學廉、知廉、踐廉在校園落地生根。
堅持守正創新,拓展立德樹人新格局
嘉定區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統籌推進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優化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政教育體系。我們從知識傳授走向價值引領,推動思政教育貫通式發展。建強教師“主力軍”,重點建立3個大中小思政教育基地、培育100名思政教育導師、打造100堂思政教育精品課,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以此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和吸引力。我們從關注學段走向縱向貫通,推動思政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區域德育一體化建設,全面實施區本德育“學生幸福課程”,組建100個思政學習小組。我們從單兵作戰走向協同創新,推動思政教育融合式發展。打破學段壁壘,打通專業資源,與高校結對共建。打開“社會課堂”,建立100個思政實踐教育基地,構建校內外合力育人體系。
(作者系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工作黨委書記)
《中國教師報》2021年05月26日第14版
作者: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