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黨員丨李科:井下井上一盞燈
奮斗之光閃耀礦山
——記潞安化工集團五陽煤礦綜掘一隊黨支部書記李科
夏日的星光淡去,天邊暈染開千絲萬縷的藍,清晨的五陽煤礦格外安靜。
7月10日,4時50分,潞安化工集團五陽煤礦綜掘一隊黨支部書記李科的手機里準時響起了他最熟悉的那首《國際歌》。睜開眼,依然是那張硬木板搭起來的床和那間不足20平方米的辦公室。
這是他連續住在辦公室的第幾天?李科不記得了。“一年365天,得有350天住在這兒吧。”他說。
一張簡單的辦公桌,一個擺滿書的書架,李科的辦公室家具不多,但他的故事,就要從這間辦公室講起。
365天的日夜堅守
為安全生產全力護航
從工人、技術員到生產副隊長、常務副隊長,再到如今的黨支部書記,在生產一線干了7年,李科的職務在變,但從沒變過的是“全年無休” 的執著。
一張書桌,陪伴著李科的每個深夜。
白天處理日常事務、下井巡查,晚上整理一天的工作、看書學習,直到夜晚10點后,李科的心才能真正安靜下來,每當此時李科的大腦就開始了一天最快的運轉,隊組很多創新管理模式,都是在這樣的夜晚思考出來的。
去年,潞安化工集團在轉型發展蹚新路的征程中提出精益化管理時,綜掘一隊作為五陽煤礦的骨干隊組先行先試。如何將精益化落到實處?如何讓每個職工都懂精益化?無數問題縈繞在李科的“夜深人靜”中。
內部績效管理臺賬設計表格改了一次又一次;制定的制度反復琢磨;連夜在網絡書籍中搜集資料,制作穿插故事、通俗易懂的精益化理念學習課件……一個月的白加黑,李科給全礦掘進隊組建立了精益化推進范本,并率先建立支部“一中心三型五聯四精”精益黨建模型,并率先實施“黨史+精益”雙個、十、百、千、萬黨史學習教育拓展方案。
在李科心中,隊組就是另一個家,披星戴月的努力,是為了“家”。而對自己的小家,李科卻充滿愧疚。那個距離礦區不足10公里的小家,李科晚上回去休息的次數掰著手都能數得出來。
在李科的辦公桌上,一張妻子與兒子的合影緊緊挨著一沓學習文件。
“想他們嗎?”一個簡單的問題,讓這個堅韌的男人語塞,熱淚隨即流下。“不是不牽掛,只是待在辦公室更踏實。”李科說,“當我們安睡時,井下的一線工人24小時生產,他們的安全比天大。守著那電話,盼著它不要在半夜響起,我才心安。”
一個書柜,裝著李科向前的動力。
從中國共產黨簡史到五陽煤礦礦史、從各類學習資料匯編到《國企黨建》雜志,每一本李科都讀過三遍以上。“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黨建工作,自己一定要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不斷完善黨建工作制度、模式、方法。”李科說,“我希望,哪怕有一天我離開這個崗位,留下的不是一堆廢紙,而是一整套系統性的管理機制。”
89名兄弟齊進步
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一本黑色的筆記本,李科常常拿在手里。
一頁頁翻看,手寫的黑色字體、紅色的圈圈點點、重點標注的五角星,密密麻麻,一部百年黨史,濃縮在這一筆一畫的執著里。
這個本子里,是李科自學記錄的筆記,也是李科認真整理出的給職工講黨課的提綱。與一般授課提綱不同,在這本筆記中,除了歷史線索、理論知識,更多的是李科認真搜集總結的各重大歷史事件的順口溜,穿插著一些生動的歷史故事。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一定要抓實黨員教育管理。”李科說,“對煤礦工人的教育,不能只是枯燥的理論知識,一定要從理論源頭的故事講起,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支部書記每月一講“微黨課”;月度黨小組會輪講精益黨建知識;結合當前工作確立黨課課題……在綜掘一隊黨支部,李科創新性將黨課學習與精益化結合起來,搭建起精益微黨課、精益小課堂、精益大黨課等黨建課堂陣地。
學黨史、上黨課是為了筑牢紅色堡壘,而學技術、學知識是為了筑起安全防線,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綜掘一隊技術組的墻壁上,幾塊木板搭建起井下工人學習的小基地,一塊展板更新著最新的采掘技術知識。從煤礦安全培訓教材到煤礦開采、通風等專業書籍,從沖擊地壓模型到沖擊礦壓的控制對策等知識點,墻壁不大,但內容豐富。為了提升礦工素質,他提出“雙培養、雙提升”的全員賦能和員工發展“雙計劃”,通過講大局、講專業、講創新等,培養精益人才,從源頭護航安全生產,推動改革發展。
平均學歷高中、大專的井下工人,能理解先進的采掘技術原理嗎?李科堅定地回答:“能!我把礦工當作大學生去培養,把技術員培養成骨干,大專生培養成模范。”
怎樣讓他們理解?李科說:“課前,首先自己要把最新的知識全部消化吸收,再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礦工,有些復雜的知識,揉碎了,從源頭講起。礦工們只有掌握技術的源頭知識,才能懂安全,才能主動發現安全隱患、預判風險、避免事故。”
89名礦工,10名黨員,在李科的不懈努力下,綜掘一隊每一名員工都是沖鋒在一線的紅色星火,都是專業技能過硬的采掘先鋒。
2244米不懈求索
以黨建引領融合發展
2244米,這是李科所在隊組2020年全年掘進進尺數據。作為黨支部書記,該礦要求每月有12個下井任務,但他實際在井下的時間,遠多于此。
每天早晨開完礦調度會,安排完一天的工作,只要井上沒有工作,李科就會跟工人一起下井。“一起干,才能發現問題,一起干,礦工才能說實話。”
在李科看來,煤礦重點在生產、生產重點在一線,黨建工作必須以服務煤礦發展大局為宗旨。為此,李科創新提出“四個一”工程,每名黨員劃分一項質量標準化區域、認領一項創新項目、負責一項精益改善、解決一項難點問題,以實際行動解決生產中的“急難愁盼”問題。
帶頭干!作為領頭雁的李科,沖在一線。
井下巷道里機器設備眾多,各種線路雜亂,存在安全隱患,李科在研討中提出,建立高標準無外接線控制室,減少巷道口線路布置;過去,綜掘隊巷道支護中的托梁全部靠工人人力掰開,隨著托梁材質改進,人力掰開越來越難,李科提出發揮張拉錨索的液壓千斤反向作用,用機械代替人力完成矯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針對工作面割煤時煤塵大的問題,創新提出“三重降塵”方法;為了更好保護機頭,研發出空間更大的全封閉機頭護罩……在他帶領下,綜掘一隊黨員先鋒帶頭,一項項技術難題得以攻破。
“把支部建在井下。”聯動,建綜掘一隊員工風采墻上專欄,激發員工工作熱情;聯控,依托“三零”單位創建和“文明和諧”單位創建,制定了“收、訪、包、導、研”“訓、問、收、查、究”“普、宣、觀、保、監”的十五字精益服務模式,形成“三專兩閉合”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模式;聯通,通過中心工作與支部工作、主題活動與井下作業、生產經營與生活品質,突出黨員引領示范作用,貫通生產生活、井上井下,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李科逐漸摸索出具有掘一特色的“五聯”黨政融合機制,讓黨的政治優勢真正轉化為生產經營的優勢,成為服務煤礦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力量。
心懷礦山,奮力攀登。奮斗的每一天里,陽光普照在高高的井架罐籠上,當李科緩慢地從罐籠中踏在大地上,他的人生閃耀出更加絢爛奪目的光芒。
文/視頻 長治日報記者 賈奕
圖/長治日報記者 張國平
海報設計: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