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一個“接地氣”的黨建平臺——對“農村便利店”黨建促脫貧模式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力量的凝聚和運用,在于科學的組織。”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為新時期黨建工作特別是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遵循。基層黨建工作,既要正視變幻的社會形勢,又要面對復雜的對象群體;既存在思維固化的傾向,又蘊含實踐鮮活的因素;既要遵循普遍的規律,又要創造新鮮的經驗,堪稱機遇與挑戰并存,優勢與難題同在。“科學的組織”,首先要從龍頭抓起,這個龍頭就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要徹底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就必須構建一個“接地氣”的平臺,在農村基層黨組織與廣大群眾之間架設一道無縫對接的橋梁,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將黨員的思想與情感,全面融入尋常百姓家,融入廣大群眾的靈魂深處,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因子和精神動力。
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來說,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無疑是時代主旋律,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黨的建設必須發揮堅強保障和有力推動作用。這就需要立足實際情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探索黨建促脫貧模式,構建一個切合農村實際、服務農村脫貧的黨建平臺。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古田縣的“農村便利店”應運而生了。這個黨建平臺構建、完善,歷經兩年多時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引起了人們的熱忱關注,在多地得到成功復制、推廣。
◆以新機制
催生黨建新活力
古田縣是傳統山區農業大縣,更是全省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68.6%,農村黨員占黨員總數64.6%;工業基礎薄弱,交通環境落后,硬件設施欠賬較多……具體的縣情,決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這就迫切需要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切實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了破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黨組織引領脫貧攻堅功能弱化、黨組織和黨員帶領群眾致富能力不強、脫貧一線骨干隊伍能力素質不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等現實難題,借助農村淘寶服務點為村民提供水電費代繳、行政代辦、電商代購、郵政快遞等生產生活服務項目,匯聚農村經濟活動、信息交流、社交往來的綜合性功能模式,在經營、服務的全過程植入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宣傳群眾、引領群眾的功能,推出了“農村便利店”黨建促脫貧試點。
“農村便利店”以黨建促脫貧的切入點是“三個進駐”。一是黨建理念進駐。由鄉村黨員干部向便利店經營者宣傳黨建理念,引導其參與黨建促脫貧模式的具體組織實施。每天安排數名村“兩委”干部到便利店為農村黨員群眾開展便民代辦、精準扶貧等服務,既方便群眾辦事,也對經營人員進行傳幫帶的示范作用。二是黨建設施進駐。全縣統一設計“農村便利店”黨建標識、內部布局,在規范提升寬帶網絡、POS系統、標準化服務窗口等軟硬件配套設施的基礎上,將黨員遠程終端站點、黨群服務中心、農村便民代辦點等統一進駐便利店,確保便利店有能力承接農村黨員群眾的服務需求。三是黨建服務進駐。在保障便利店經營權不變的基礎上,認真梳理當前農村黨員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的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比如代繳醫保社保、代繳水電費、發放黨章黨徽、農副產品代賣等項目,全部進駐便利店,使平臺具備零售便利、便民代辦、脫貧致富等多種服務功能,讓農村黨員群眾享受到全天候“一站式”服務。
“農村便利店”的運營需要探索出切合實際的嶄新機制。一是項目扶持。整合人社基層服務平臺、農村淘寶等項目資金,投入符合條件的便利店試點村,改善便利店軟硬件基礎設施。二是技術支撐。統籌協調行政服務中心、電力、通信、郵政、金融等20多個部門單位,梳理便利店所需代辦、水電、通信、物流、小額金融等90多項審批事項、20多項公共服務,在技術支撐、人員培訓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拓展市場。著力拓展便利店農副產品銷售功能,組織民富中心、商務局、農業局等部門相互配合,通過建立農副產品直銷機關食堂渠道、打開村淘上行渠道等形式,解決農副產品外銷難題。
新的機制催生新的活力,通過“農村便利店”平臺,著力構建多方參與、縱橫有序、密切聯系的一體化農村服務隊伍。一是整合崗位促增收。對農村淘寶合伙人、基層勞動保障協管員、基層社區協管員等崗位進行整合,形成政策疊加效益,增加經營者的收入。經營者通過開展商品網上配送、水電費收繳、代購車票等服務,獲得每月3000元以上經營收入。其中具有專科以上學歷、被招聘為公益性崗位的大學生,每月可另外領取2800元的固定補貼,實現待遇的保障。二是選聘農村后備人才。對條件成熟的“農村便利店”經營者進行培養選拔,將黨員經營者選聘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非黨員經營者選聘為村主任助理,作為村級后備干部進行培養,進一步激勵他們安心農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也為農村培養一批年輕化、有學歷的后備人才。三是拓寬脫貧致富新渠道。根據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因地制宜地設置服務事項,在方便群眾辦事生活的同時,提升了“農村便利店”服務脫貧攻堅的功能。一方面,創新“黨支部 企業 合作社 村集體 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通過黨支部及村集體,發動村民以土地或現金入股合作社的方式成為股東,合作社生產的高質量、高品質、安全可靠的農副產品,利用“農村便利店”的農村淘寶、貧困戶農副產品代賣等服務項目,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解決農副產品價格低、銷售難等問題,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比如,以往村民生產的筍干、土雞蛋、蜂蜜等農副產品,要挑到20多公里外的鎮區去賣,不僅耗費人力、物力,還不一定能賣個好價錢,現在通過“便利店”這個平臺,由村淘外銷全國各地,既省時省事,還賣得好價錢。另一方面,依托“農村便利店”設立鄉村教育院,發揮便利店人氣高、區位便利的優勢,通過電教片展播、邀請農技專家面對面傳授技術等方式,定期開展果蔬種植實用技能培訓、鄉村文明教育、農村民俗文化傳播等活動,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自然漸進過程中,傳授科學文明知識,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從而推動“智力扶貧”。
◆以科學的組織促進
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
“農村便利店”黨建促脫貧模式,日益成為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融合計劃的一項有效載體。到目前為止,古田縣已建立便利店30多個,為農村培養后備人才50多名,服務輻射農村20多萬人,促進38個貧困村脫貧摘帽,3261名貧困戶實現脫貧,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扎根于農村基層的黨建促脫貧模式,就是以地域空間為平臺,按照“便于群眾辦事、便于活動開展、便于作用發揮”的要求,引領基層黨組織把黨旗插到了“農村便利店”等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匯聚的地方,使之成為基層黨組織的堡壘陣地,讓群眾直觀地感受到黨組織的扶持、幫助和服務就在身邊,從而有效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實現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通俗地說,黨建促脫貧攻堅模式就是見縫插針式地不斷拓展黨組織服務陣地,做到“哪里有黨員群眾,黨旗就要插到哪里;哪里有群眾需求,黨的工作就要站位哪里”,將黨建工作融入群眾生產生活、脫貧攻堅的每個環節和領域。
從另一個角度說,只有吸引社會各方參與,才能延伸黨組織的服務觸角。 “農村便利店”黨建促脫貧模式以一種類似“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成功植入,延伸黨組織的服務觸角,通過企業化、社會化運作方式推進脫貧攻堅,并成功整合了農村干部、返鄉創業大學生、農村志愿者等一批農村“活躍群體”,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服務農村脫貧攻堅,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強大合力。
(作者為中共古田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