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寧江區臨江街道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激活基層治理“內生活力”
臨江街道黨工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不斷在基層治理過程中找方法、挖亮點、創形式、樹起點,以“多元共治”的服務理念,打造“七彩臨江”品牌服務,緊緊依靠群眾探索創新,使黨建“紅色引領”成為基層治理的鮮明底色、新格局,有效提高社區治理效能。
黨建引領,凝聚社會治理“向心力”。臨江街道黨工委通過“每周三集中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帶領社區黨員干部全面學、系統學,深入學、聯系實際學。利用小區公示欄、入戶走訪、微信、黨員送學等常態化引導居民群眾學習政治理論和開展政策宣傳,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切實做到把政治理論引領融入日常實踐。目前各支部已組織集中學習40余次;街道、社區分別召開組織生活會1次、支部委員會6次、黨員大會1次、黨課2次、主題黨日活動6次;并組織支部班子成員業務集中學習6次,街道社區基層治理培訓1次。
法治保障,增強社會治理“硬實力”。法治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方式之一。針對目前婚戀問題增加、轄區流動人口較多等延伸出與法律法規相關的問題,臨江街道各社區利用3·15等時間節點,通過入戶宣傳、面對面釋法、法律講座等形式強化法治保障,引導干部群眾自覺守法用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同時根據街道實際情況把日常宣傳教育和集中宣傳教育、單一的法制宣傳教育和群眾文藝匯演宣傳教育相結合,堅持“誰執法,誰普法”為原則,形成有效機制,做到法律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的“四進”目標,目前已組織普法宣傳活動4次,惠及群眾2000余人。
德治教育,厚植社會治理“軟實力”。道德是一切良治善治的基石。臨江街道以道德教化促進德治善治,在開展基層社會治理時,不斷推進德治教育,提升轄區居民素質修養。通過“文明家庭”“社區好人”等評議家庭、個人、社會的道德狀況,形成鮮明的輿論導向,帶動轄區道德文明水平的提高。臨江街道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垃圾分類工作計劃和工作制度,并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講2次,在轄區公共場所、居民居住區等垃圾桶粘貼垃圾分類標識,截至目前已粘貼60個。臨江街道堅持以規促德,強化規范約束,發揮明導向、正民心、樹新風的積極作用。
自治強基,搭建社會治理“參與力”。自治是基層治理的基本目標。面對日益多樣多元的居民需求,臨江街道通過健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自治建設體系,牢牢抓住居民自我參與這一核心理念,打造由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組成的“三方協調會”“意見征集處”“矛盾調解室”等形式形成“小事經常議、要事共同議”的“家門口”協商議事新風尚,目前,已組織開展協調會2次,共計調解矛盾糾紛20余次。并組建23支志愿者服務隊,統籌轄區居民積極參與,開展各項活動,已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0余次。激發居民自己參與并處理自己的事務,切實做到“人人參與”的群眾自我管理機制。
智治支撐,強化社會治理“助推力”。臨江街道通過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實現基層黨建與治理服務的深度融合,圍繞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綜合治理等四項重點工作,實現地面一張網,結合轄區群眾需求,從“被動參與”向“主動服務”轉變,打造智慧服務矩陣。居民可以通過居民微信群、“吉事辦”小程序發布信息、事項、困難訴求等一系列便民功能,本年已辦理事項37項。通過聯合轄區派出所強化數據安全共享,構建智慧信息安全保障機制,確保數據安全使用,提升治理效能,通過強化“網格 網絡”雙網融合,提高為民服務能力。
臨江街道通過實施“多元共治”為基層治理添“活”力、增“效”力,不斷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堅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解決居民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擺在重要位置,激發居民的責任感和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