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黨建”賦能農村黨員管理(加強農村黨員管理)
——沁源縣鄉村治理典型案例
赤石橋鄉地處沁源縣東北部,全鄉行政區域面積193平方公里,2785戶7833人。鄉鎮黨委下設17個基層黨組織,其中,13個村級黨組織、3個非公黨組織、1個機關黨支部,共有黨員497名,其中,農村黨員454名。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農村黨員隊伍必須過硬。長期以來,農村黨員隊伍普遍存在“管理散、管理亂、管理難”三個“老大難”問題。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赤石橋鄉深入學習省、市、縣重要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各項部署要求,以“赤河先鋒”智慧黨建品牌為抓手,結合實際,大力推行農村黨員積分制管理,引導廣大黨員在服務群眾、參與治理中當先鋒、打頭陣、做表率。
一、突出“云上管理”,破解管理散的問題。以“小程序”“大數據”等先進方便的科技手段為切入點,面向村干部、農村黨員廣泛征求意見,科學設計運行邏輯、功能模塊,上線運行“黨員積分管理微信小程序”,突破地域空間限制,實現流動黨員“云上管理”。一是雙向公示,強化群眾監督。由村黨組織書記擔任管理員、信息員,借助微信小程序操作簡單、直觀快捷的優勢,通過線上、線下“雙向公示”,讓在村黨員、流動黨員同步了解積分排名,讓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全面監督黨員積分情況,切實做到“三亮三曬”——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曬積分、曬排名、曬榮譽,實現公示全覆蓋、過程全公開。二是任務領辦,建立積分檔案。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完成獎勵1積分;常態化疫情防控走訪排查,完成獎勵0.5積分。堅持“群眾需要什么、黨員領辦什么”總體思路,結合疫情防控、護林防火、網格治理等志愿服務,利用小程序不定期發布積分任務,按需派單、黨員認領、限期完成,一事一辦結,一項一積分。對全鄉454名農村黨員“月度、季度、年度”積分進行實時統計、同步審核、動態展示、一鍵導出,讓黨員積分有跡可循、有據可查。
二、突出“分類評比”,破解管理亂的問題。結合農村黨員年齡、特長、身體狀況和工作情況,對黨員精準畫像、精細管理。一是精準分類。將各村黨員劃分為離任黨員、在職黨員、普通黨員、流動黨員、年老黨員五種類型,離任黨員建言獻策、發光發熱,發揮言傳身教作用;在職黨員履職盡責、服務群眾,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普通黨員愛崗敬業、承諾踐諾,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流動黨員立足行業、引領示范,發揮致富帶富作用;年老黨員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發揮薪火相傳作用。二是量化評比。以全縣《黨員積分管理臺賬》為統一標準,確定60分為基礎分,從正向、負向及清零三個方面對黨員進行積分量化管理。以積分為標尺,支部通過黨員平均積分比較黨員管理和作用發揮情況,黨員通過“縱向比”、“橫向比”、“同期比”,掌握個人在支部內名次、全鄉內等次,以及同期積分增減情況,幫助黨員找差距、找不足,督促黨員轉作風、爭一流,形成見賢思齊、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三、突出“結果運用”,破解管理難的問題。牢固樹立獎優罰劣鮮明導向,嚴格落實增減掛鉤獎懲措施,切實發揮好黨員積分管理的“指揮棒”“風向標”作用。一是正面激勵。從村級轉移支付經費中,按照每村5000元的標準,列支“黨員積分專項獎勵經費”。以季度匯總結果為依據,結合黨員類別、積分等次,通過小程序發放“兌換分”,線上兌換話費券、加油券,線下兌換米面油、福利券。同時,對于年度積分排名靠前的優秀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大力表彰和宣傳,重要節日優先慰問,后備干部優先培養,班子增補優先考慮,“兩優”表彰優先推薦,積極分子優先發展,通過現金實物獎勵、政治待遇保障,讓積分管理良性循環、示范效應源源不斷。二是負面懲處。對于連續兩個季度積分排名靠后的黨員,結合實際情況,取消民主評議、年度考核評優資格,由鄉鎮組織委員約談提醒,村支部班子成員“一對一”幫教,限期作出整改;對于出現一票否決情況,涉嫌違紀違法的,移交鄉紀委嚴肅處置。
同時,利用小程序其他功能模塊,赤石橋鄉黨委將文件精神線上傳達,階段任務定期發布,典型案例集中推廣,意見建議長效征集,把農村黨建工作統起來,讓基層戰斗堡壘強起來,建立了“基層治理”數據庫,構建起“智慧黨建”新格局。
目前,全鄉454名農村黨員積分數據全部進網入庫,動態管理有序運行,廣大黨員從“臺下看戲”轉變為“臺上唱戲”。這項經驗做法也登上了《人民論壇》《山西組工網》《長治日報》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并且被市委組織部納入了“基層治理樣板”。
截至目前,全鄉黨員參加志愿服務410余次,為群眾辦好事131件,提供技術咨詢77次,特別是在疫情防控、隱患排查、安全勸導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切實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