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千帆競 奮楫正當時丨煙臺開發區:以新時代黨建引領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編者按:
日前,人民日報社主管的《城市黨建》周刊以“煙臺開發區:以新時代黨建引領自貿區高質量發展”為題,刊發了在黨建引領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文章。現予以全文轉發,以供參照。
煙臺開發區:以新時代黨建引領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煙臺開發區是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開發區之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承載地,也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之一。近年來,開發區大力實施建設煙臺市現代化濱海新區戰略,規模以上“兩新”組織發展到427家,其中近97%集中在專業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集聚區。對此,煙臺開發區因勢利導整合集聚區內各類黨建資源,加快黨建工作由抓單體向抓條線再向抓區塊的迭代升級,將“業達紅”(開發區簡稱YEDA)集聚區黨建作為開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堅持點線聯動、區域互動,使集聚區黨建深度嵌入覆蓋到經濟發展最活躍的經絡上,以新時代黨建引領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實施“一號工程”
構建自貿區“兩新”組織黨建整體格局
煙臺開發區圍繞破解傳統的黨建工作體系存在條塊分割、獨立運行的現象,屬地單位、行業主管部門和“兩新”組織互相聯系較少等問題,堅持在建立上下聯動、統抓統管的集聚區“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推進機制上高位推進。
完善統管機制抓實。煙臺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掛帥成立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通過研究部署、調度推進,每年至少召開4次部門聯席會議,集中破解經費、場所等六大方面制約非公企業黨建的突出問題。黨工委班子成員每人分包2家重點企業,靠上指導,重點協調解決黨務人員選配、資金投入等重難點問題。選派優秀中層黨員干部擔任新建項目“特派員”,從企業落戶、投產經營到發展壯大,全程跟蹤服務,同時履行好“第一書記”職責,抓好所聯系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做到“扶上馬、送全程”。
擰緊責任鏈條促進。煙臺開發區堅持把擰緊責任鏈條作為抓好集聚區黨建的關鍵之舉,做實“兩新”組織黨委,配備精干人員專職專干,直管19家重點非公企業黨組織,指導4個鎮街兜底管理轄區“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并建立區—鎮街—集聚區三級領導班子包聯機制。每年6—7月,煙臺開發區組織開展“集中掃樓月”活動,對于職工50人以上沒有黨員、100人以上沒有黨組織的“兩新”組織進行重點摸排,建立專項工作臺賬,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成立聯合黨組織等形式,實現集聚區內“兩新”組織應建盡建、全兜全管。
強化導向激勵引領。煙臺開發區建立“雙考”責任評價體系,對區直部門和街道的社會責任考評,突出非公企業擴大兩個覆蓋、規范基礎工作、過硬典型培樹等重點,分別占部門和街道黨建考核的40%和50%;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考評,黨建工作占到總分值的20%,并且對黨組織應建未建、出資人明顯不支持黨建工作的,在評選“履行社會責任優秀企業”時予以一票否決,在推選“兩代表一委員”時不予考慮。煙臺開發區還開展非公企業好書記、支持黨建好企業家“雙好”評選活動,選樹26個可信可學的典型,發揮標桿引領作用,評選表彰10名“優秀黨建之友”,鼓勵他們加大對黨建工作的支持力度。
突出“四大板塊”
擴大自貿區“兩新”組織黨建有效覆蓋
煙臺開發區根據集聚區內“兩新”組織位置分布集中、產業屬性關聯等特點,整合鏈接區域內各類黨建資源,通過成立行業黨建聯盟、搭建互聯互通平臺等措施,做到共享資源、互補優勢、合力發展,促使“兩新”組織發展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有機融合。
專業園區抓好集聚共建。煙臺開發區立足自貿區內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榮昌生物醫藥園等20多個小型園區,依托園區工作機構或物業管理公司成立黨組織,采取園區聯龍頭、龍頭聯小微和小微互聯的“三聯”工作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同過主題黨日、同商黨建品牌等活動,實現220多家“兩新”組織黨建上全覆蓋、發展上抱成團。
重點行業抓好產業聯建。煙臺開發區針對區內汽車制造、信息技術等產業體系相對完善的特點,組建全省首個上市公司、化學危化品行業黨建聯盟,在快遞、科技服務以及汽車、手機等8個重點行業成立聯合黨組織,各黨建聯盟開展“經驗聯享、隊伍聯育、活動聯辦、品牌聯創”等活動70余次,依托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抓黨建促發展。
外資企業抓好示范帶建。煙臺開發區在外資企業試點推行以“有黨員、有組織、有作用、有保障,堅持黨組織政治屬性”為主要內容的“四有一堅持”黨建工作模式,推動樂金顯示等企業點上示范提升,帶動面上整體破題、不斷深化。煙臺開發區還充分考慮外資企業意識形態、文化背景、價值取向等差異,堅持分類指導,因企制宜,探索實行協商懇談、以商說商等建組織擴覆蓋“八項工作法”,打造“欣和食品—味道黨建”等6個外資企業黨建標桿,示范帶動100多家外資企業黨建工作整體提升整體過硬。
新興業態抓好區域統建。煙臺開發區緊扣“集聚高端要素、培育創新業態、注入紅色基因、營造創新生態”的目標,引導商圈、樓宇、國際人才港等新業態企業黨組織把黨的工作與企業發展互促共進;在成立新業態集聚區綜合黨委抓統籌的基礎上,做好與駐地社區區域共建,由駐地社區黨組織兜底負責區域內小微“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探索出“豎起來的社區—紅心樓宇”“黨建領航—紅心商圈”等多個新業態特色黨建品牌,真正做到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開展到哪里。
點燃“動力引擎”
激發自貿區“兩新”組織黨建發展動能
煙臺開發區堅持把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為抓好集聚區黨建的根本目標,緊緊抓住黨建引領自貿區創新跨越和企業健康發展的結合點,搭建“三亮三比”“五結合五發揮五有為”等作用發揮載體,促使“兩新”組織黨組織靠作為贏得地位,以黨建活力釋放自貿區發展新動能。
發揮引領服務作用,促進生產經營。煙臺開發區在各集聚區設立“企業居委會”“商戶居委會”,把黨費繳納、企業核名注冊等3大類17小項的黨務、政務和社會服務進行打包派送;在專業園區開展“雙領”活動,黨組織和黨員認領企業重點難點問題1326個,助力企業生產經營;在商圈市場,開展“紅帆合伙人”行動,引導390家商戶以商會友、共同發展,商圈黨建案例在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評選中榮獲“優秀案例”;在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自貿區黨企服務專區,提供“中日韓跨國審批”等金牌保姆式服務,形成“黨建 營商環境”的特色品牌。
發揮聚才育才作用,促進人才隊伍建設。煙臺開發區整合集聚區各類資源,搭建“人才e站”“創客學院”等黨建引領人才平臺,一站式提供人才落戶、創業培訓等全流程服務,讓企業和人才安心創業,各企業黨組織共引進培養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00多名;開展“三培養兩推薦”活動,搭建人才對接平臺,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形成了人才引領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良好格局。
發揮有機融合作用,促進文化建設。煙臺開發區指導“兩新”組織黨組織通過編印內部報刊、舉辦黨企文化活動等,培育企業家精神,凝聚黨員職工創造力,榮昌生物、欣和食品等公司黨組織牽頭創辦了《榮昌人》《欣和人》等一批高質量的內部報刊;在自貿區“兩新”組織中開展“黨史故事”征集和“創意組織生活評選”活動,挖掘整理黨組織和黨員感人故事90多篇、評選優秀創意組織生活20多個,黨建工作與“兩新”組織文化建設實現有機融合。
強化“紅色保障”
夯實自貿區“兩新”組織黨建硬核支撐
煙臺開發區牢固樹立“兩新”組織黨建也是生產力,也需要“真金白銀”投入的理念,在建立健全“兩新”組織黨建支撐保障機制,較好地解決“人手不足、支持不夠、經費緊張”等制約非公黨建瓶頸問題上出實招、用硬招。
加強政策支撐力。煙臺開發區出臺經費支持、管理考核等專門文件,制定集聚區“1 6 N”黨建工作標準,在工作機制、組織覆蓋、場所建設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編印《黨建工作指導手冊》《非公企業黨建這些年》等實用手冊和特色做法匯編,出臺包含5個方面26項要求的《非公企業黨建基本標準》,全區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人手一套,解決“不會干”的問題。
拓展陣地服務力。煙臺開發區打造“1 4 N”的“家門口”黨群服務體系,在區內中心位置、黃金地段建設1個3.5萬平方米的區級黨群服務中心、4個1000平方米的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和20多個社區、樓宇、商圈等黨群服務中心,推動黨務、政務、商務一站通辦;在地標建筑、綜合市場等建立“黨群服務站”,實現服務陣地全覆蓋。
加大人才培育力。煙臺開發區將“兩新”黨務人才納入全區人才發展規劃,實施“青藍工程”新老結對行動,依托煙臺城市黨建學院舉辦6期“素養提升”培訓班;開展“先鋒領航”好書記、“紅領英才”好黨務、“紅心工匠”好黨員“三好”評比,其中3人獲評省、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探索黨務人才資格認證制度,合格者納入全區人才庫;成立6處“書記工作室”,加強交流互動,共享治理經驗。
強化經費保障力。煙臺開發區通過黨費補助、黨費返還、財政支持、企業列支等,建立多元經費保障體系。每年撥付40多萬元“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專項經費,平均每個黨委5萬元、黨總支3萬元、黨支部3000元,用于開展黨員幫教、品牌培育等工作;實行主職黨務工作者獎勵津貼和資格認證制度,分別按照每月300元、200元、100元的標準,每年為獲得資格認證的300多名三星級以上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發放獎勵津貼,提升黨務工作者抓黨建積極性,為“兩新”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偉業
本文來自【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