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二七區:黨建引領 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樣板(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心得體會)
“為了家人的安全,進小區請掃碼,返鄭人員請到社區報備……”在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金祥花園小區門口,物業保安仔細核查每一位進入小區人員的體溫、健康碼。
“目前我們社區只有8個工作人員,而轄區有4個樓院,工作量可想而知。但物業作為一支強大的協助力量,幫助我們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物業保安站在大門口,盡職盡責守好‘第一道防線’,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社區的困境。”連云社區黨總支第一書記劉艷霞說。
“群眾如果需要,我們24小時都在。”小區物業負責人吳保國說。前兩年小區啟動改造時,他所在的物業入駐,經過改造工程、2021年疫情和災情等幾次大的“戰役”,社區黨群和物業早已形成并肩作戰的默契。
將物業服務作為基層治理的關鍵一環,二七區全面推行“紅色物業”建設,通過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物業協同,很快,9個“紅色物業二七管家”服務站示范標桿樹了起來,物業精準化、便民化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置公益性崗位等方式,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培養組建社區社會組織1467個,填補了政府職能短板,促進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鄭州市二七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是二七區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樣板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二七區采取“硬件提升、軟件優化”同向發力模式,建強社區黨組織、織密組織網絡、實施多元治理,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聯防聯控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在全市率先進行社區優化整合,完成省級規范化社區驗收73個,改造完成親民化社區51個,數量均位居全市前列;18個鄉鎮辦全部建立非公企業聯盟,聯盟黨建成為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基層治理的好載體。
作為老城區,二七區優化社區遇到的首要難題就是面積受限。由此帶來的社區服務陣地難以達標、不能滿足黨員群眾需求的問題就無從解決。怎么辦?二七區委、區政府以優化整合社區為基礎,撤銷合并12個社區、調整優化21個社區、整合發展資源、增強服務能力。按規范化、親民化的標準改造了175個村(社區)。新招聘140余名高素質、專業化社區專職工作者,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織密組織網絡,實施多元治理,是我們工作中探索形成的有效機制。”二七區委組織部相關同志介紹說,工作推進中,強化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三類組織”、紅色物業、社會組織、聯盟黨建、志愿者等多元力量作用,讓更多的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當中。
鄭州市二七區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二七區健全完善了“村(社區)黨組織 樓院(網格)黨支部 樓棟黨小組 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和服務網絡,組建樓院黨組織816個、樓院志愿服務組織866個,全區社區樓院實現“三類組織”全覆蓋。
企業組織也要融入基層治理格局中。二七區采取“分類組建、抱團發展”模式,通過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產業聯建、龍頭領建、樓宇合建等多種形式,擴大企業聯盟覆蓋面,18個鄉鎮辦全部建立“聯盟黨組織”,解決企業群眾訴求1000余個,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鋪路奠基。注重發揮多元力量共治作用,印發《一核引領多元聚力志愿者招募令》,1181名樓院及樓棟長、867名“紅色物業”專員、60余家非公企業黨建聯盟成員和1.2萬名志愿者奮勇爭先、主動擔當,開展志愿服務活動6606場次,累計服務時長達55萬小時,成為了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