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相約,全“心”重逢丨華山醫院寶山院區舉辦黨建志愿服務十周年活動
7月4日下午,華山醫院寶山院區分黨委在顧村鎮科創一號灣黨群服務中心舉辦黨建志愿服務——“家門口的心連心診室”十周年活動(后簡稱“心連心”)。華山醫院黨委書記鄒和建,顧村鎮黨委書記趙平,顧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許志康,顧村鎮黨委副書記李慧,黨委委員馮群,華山醫院寶山院區院長鐘良、副院長陳爽、副院長尹波等及顧村鎮黨群服務中心領導、華山醫護、90余位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活動由華山醫院紀委副書記、華山醫院寶山院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傅鎂主持。
活動伊始,一段視頻讓大家重溫了這個跨越十年的故事。
十年前的12月29日,華山醫院黨委和顧村鎮黨委共同開啟了“心連心”的活動序章。沒有傳統的長桌布、木頭桌、手拿病例本的擁擠候診人群,有的是一杯香茗、一室溫暖,在顧村深受群眾喜愛的“心連心”茶室里,老百姓們正有序、舒適地尋醫問診。從首次義診為250余名社區居民提供醫療咨詢,到這個數字已經累計、疊加至3.1萬人次,“心連心”足跡,從這間社區茶室開始,一步步走進了顧村的各個黨群服務站、村鎮、企業和學校。
這條公益之路,醫院走得很慢,但也很穩,每一步都堅定而充實。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心連心的開始亦是如此。鄒和建表示,那時的“華山北院”作為一家郊區新院,帶著華山的優質資源來到寶山,年輕氣盛、抱負滿懷,但卻不知從何施展。作為地方的父母官,顧村鎮黨委第一時間迎接華山、幫助華山,不僅讓百姓們都知道“華山的專家來到家門口了”,更是聯動十余個黨群服務站點,為華山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公益之路——也就是“家門口的心連心診室”。項目的開展,不僅讓“華山北院”擁有了實實在在的“群眾基礎”,更讓現在的寶山院區能夠持續延伸公益為民的服務觸角。鄒和建代表華山醫院黨委向顧村鎮黨委、各黨群部的工作人員致以真誠感謝,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醫院發展的顧村市民們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接下來的十年里,華山與顧村繼續攜手,陸續推出了“醫顧暖源”“一公里服務計劃”“醫勞永益”等服務品牌,為守護周邊居民健康、提升醫療服務能級持續發力。許志康向鐘良贈送錦旗、互訴感激,讓攜手推進黨建共建公益更上一層樓的步伐愈加堅定。
剛剛過完第九個生日的“一公里服務計劃”志愿者,也共同參與到此次活動中。回望2015年,華山醫院與顧村鎮黨委啟動項目,招募了一群熱心公益、勤懇付出的志愿者,他們為寶山院區10168人次的門急診患者提供了無私的助醫服務,累計服務時長40670小時。時至今日,最早加入的志愿者已經盡職盡責服務了整整九年,其中不乏年逾古稀的長者,他們已75歲的高齡,依然堅守在助醫服務的第一線。
為了表示感激,現場精心策劃了“榮退儀式”,在頒發證書的同時,邀請新志愿者代表們上臺交接,新志愿者從老一輩手中接過象征志愿服務精神的黃馬甲,將愛心接力傳遞、讓責任就此延續。志愿者代表們特意編排了朗誦表演,以《志愿與你 人間浪漫》緩緩敘述,再次講述這些年的閃光瞬間。
“心連心”是顧村鎮區域化黨建項目中的優秀代表,也是共建雙方為民服務顯成效的一個縮影。趙平在結語中展望,顧村鎮黨委將進一步加強與華山醫院寶山院區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優質的醫療資源,結合高質量的志愿服務,為百姓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醫療服務。
分黨委介紹,“心連心”將把原本的6大板塊分拆整合,精準定位到6類人群,包含學生、職工、消防官兵、高齡老人、育齡婦女和學前兒童,從原本的規律活動、需求導向,到主動區分受眾群體,以“策劃對準、科室對癥、人群對應”的精細化服務,持續靶向發力。除此之外,還針對“講座、義診、培訓”這三項主線任務進一步優化,通過線下活動同步互聯網直播、在線問答的形式讓市民們“少跑腿”;細分專家團隊,讓“小兒手外”、“小兒神外”、“婦科腫瘤”和“孕期保健”等亞專科也能“多上場”;一對一、手把手、人人過關,讓急救、護理等培訓課程能實實在在“用得上”。
感恩有你,“益”路同行。心連心的十年,“一橫”書寫著全面鋪開、踏路而來的跋涉,“一豎”指引著縱向深入、緊密鏈接的延伸,十年躬耕,重新啟程。在漢字中,“十”的意義其實非常奇妙,其中的橫為數的開始,豎則是數的終結,“心連心”數到“十”,又從“一”開始。
這一路上,華山不會忘記,也從未忘記為民服務的使命,始終圍繞群眾所需,不斷實現醫療服務的提質增效,堅持去做難的事、做對患者有益的事。未來,寶山院區分黨委將與顧村鎮共同守護好這座“黨建搭臺、志愿唱戲、群眾受惠”的連心橋,可與信任,精誠合作,共同書寫下個十年的嶄新篇章。
活動結束后,寶山院區消化科孫旭主任、心內科嚴萍萍主任、血液科馬燕副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科李璐璐副主任醫師、康復醫學科趙娟主管技師、內分泌科吳蔚主治醫師、眼科周嫻主治醫師、放射影像科王東東主治醫師、急重癥醫學科張瑤醫師,和護理部袁曉昕、張紅曉主管護師為現場居民開展義診。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