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聚力,治理有譜!全國首份社區工作者1+3集體合同成功出爐(社區工作者聯合會)
全國首份社區工作者集體合同、全市第一個聯合高校的社區工作者學歷定制班、全網第一個社區工作者走訪AI助手、全領域參與的第一個社區工作者職業能力大賽……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普陀區推出了系列舉措,給2000余名社區工作者一份情意滿滿的“節日禮物”。
4月28日,普陀區召開“黨建聚力 治理有譜”黨建品牌發布會暨宜川路街道社區工作者職工代表大會。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作黨委書記黃紅,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趙德關,普陀區委副書記周艷,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姚軍出席。
黃紅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是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的生動實踐,是全面落實為基層減負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有益探索,在全市具有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希望普陀區委社會工作部門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基層治理論述摘編》,全面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加強統籌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為基層減負增能,推動各類基層治理主體融合發展;對社區工作者堅持厚愛與嚴管相結合,建強基層治理的重要隊伍;為上海超大城市基層治理不斷提供普陀經驗。
全過程民主協商實現社區工作者權益保障全覆蓋
在半馬蘇河驛站·1690黨群服務中心,宜川路街道以全過程民主協商的方式,經50余名社區工作者職工代表投票表決,形成社區工作者“1 3”集體合同與專項合同及《街道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街道在現場向在2023年考取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的社區工作者代表頒發獎勵,聘任一批社工主管崗位人員。
集體合同積極回應了社區工作者對勞動權益的關切,將把關注社區工作者身心健康、強化社區工作者激勵保障、提升社區工作者培訓實效、暢通社區工作者晉升通道等作為合同的核心內容。工資、女職工、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保障了社區工作者的核心利益、體現對女性社區工作者的特別關懷。
會議通過的《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加速社區工作者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優進絀退的管理閉環,為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結構合理、群眾滿意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普陀區共有6名居民區黨組織書記被定向招錄為公務員,有58名書記轉為事業編制。多名社區工作者獲評勞模、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榮譽稱號。
普陀區將宜川路街道作為試點開展民主協商工作,其余九個街鎮將在現場觀摩的基礎上同步推進、全面開花,形成在上海地區可推廣可復制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又一“普陀樣本”。
全領域多元參與注入社區工作者內生力
人才隊伍建設是“聚力”的核心要義,提升社區工作者隊伍素質,幫助他們實現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為基層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區委社會工作部和區數據局在現場聯手發布了“數字百事能”社區工作者身邊的AI助手,讓社區工作者擁有智能小幫手,有更多精力和時間為居民群眾服務,實現更精準、更周到的服務。
現場正式啟動了全市第一個區域合作模式的學歷定制班。普陀區將專業資源和實踐經驗運用效應最大化,發揮華東師范大學教師的科研積淀,整合社區“實干家”經驗資源,將多方力量匯聚到提升社區工作者的學習力和成長力上。“治理有譜 普陀來賽”普陀區社區工作者職業能力大賽正式啟動。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普陀區街鎮社區基金會不斷點亮社區微光,助力社區工作者深耕社區、激發活力。“我是‘藝起療愈項目’資金捐助人之一,這個項目以藝術與手工的結合療愈了很多殘障女性的心靈,同時幫助她們成功就業獲得尊嚴。”郎朗既是一名大學老師,又是一名網絡作家,她也來到了現場發出了基層治理之聲。
接下來,普陀區將持續深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通過更高站位、更細籌劃、更實策略,打造全國首份有關社區工作者集體協商1 3的“普陀樣本”,為助力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貢獻智慧和力量。(來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