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縣都有哪些副科級以上的單位?(一個縣都有哪些副科級以上的單位呢)
單位的規格和單位的職責、干部的職數都是由上級黨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的,縣里的機構都是由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如果是省直管縣的,那么就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
那么縣作為重要的基層政權設置,全縣有多少家副科級以上單位呢?具體都是哪些單位和部門呢?
就拿一個50萬人口的縣來說,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都是正處級規格,它們的內設機構是正科級規格的部門,縣紀委是副處級機構,其內設機構是副科級規格的部門。
[碰拳]縣委一般內設以下8個正科級部門:
- 縣委辦、
- 縣委組織部、
- 縣委宣傳部、
- 縣委統戰部、
- 縣委政法委、
- 縣委社會工作部、
- 縣委老干部局、
- 縣委編辦。
縣委每個內設機構有3名左右的科級干部。
?[碰拳]縣政府的工作部門是正科級,一般有以下這些:
- 縣政府辦公室、
- 縣發改委、
-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縣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
- 縣生態環境局、
- 縣農業農村局、
- 縣工業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
- 縣商務局、
- 縣財政局、
-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縣教育局、
- 縣衛生健康委員會、
- 縣公安局、
- 縣司法局、
- 縣民政局、
- 縣民族事務局、
- 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縣交通運輸局、
- 縣審計局、
- 縣水務局、
- 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 縣應急管理局、
- 縣營商環境建設局、
- 縣綜合行政執法局、
- 縣統計局、
- 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 縣林業局、
- 縣醫療保障局、
- 縣鄉村振興局。
一般有28個左右,不同省份不同市縣會根據當地的人口、經濟等實際情況設置,略有不同,現在有些人口較少,經濟不發達的縣,都在撤并。
縣政府每個工作部門一般有5名左右的科級干部。
?[碰拳]縣人大常委會一般內設以下這些正科級規格的辦事機構和工作機構:
- 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 縣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一般加掛預算工作委員會、預算審查辦公室牌子)、
- 監察和司法工作委員會、
- 人事代表選舉工作委員會(一般加掛代表聯絡室牌子)、
- 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委員會、
-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一般加掛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工作委員會牌子)、
- 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
- 社會建設工作委員會。
一般有8個左右,各個機構有1至2名科級干部。
?[碰拳]縣政協常委會下設的機構也是正科級規格的機構,一般下設以下機構:
- 辦公室、
- 研究室、
- 提案委員會、
- 經濟委員會、
- 教科衛體委員會、
- 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 民族宗教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
-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 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縣政協一般有10個左右的科級機構。
縣紀委和縣監委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也就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履行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兩項職責。
?[碰拳]縣紀委縣監委機關下設若干個內設機構,規格是副科級:
- 辦公室、
- 組織部、
- 宣傳部、
- 黨風廉政監督室、
- 信訪室(縣檢舉舉報平臺中心)、
- 案件監督管理室、
- 政策法規室(加掛法律咨詢中心)、
- 第一、二、三、四、五、六紀檢監察監督審查室(不同市縣設置的數量不同)、
- 案件審理室(申訴復查室)、
- 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
縣紀委縣監委機關一般下設15個左右的副科級機構。
此外,還有一些縣屬企事業單位也是按照科級規格進行設置和管理,例如縣中學、縣醫院,以及工業園區等。
精兵簡政是體制內改革的一項指導原則,很多市縣都在撤并機構和裁減人員,所以不同的市縣對科級機構的設置也略有不同,對科級干部配備的數量也有所不同,但是職能上都大同小異。
歡迎留言交流。(本文系“黨務小課堂”精心原創,嚴禁抄襲,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