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論壇」甘肅甘谷:黨建引領 創新實踐推動村級民主協商制度化規范化
黨建引領 創新實踐
推動村級民主協商制度化規范化
——甘谷縣創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文/王存錄
甘谷,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是蜀漢大將軍姜維的故里,地處甘肅省東南部,渭河中上游,縣域總面積1572平方公里,轄13鎮2鄉405個村10個社區,總人口64.16(農村55.61)萬人,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10年的建縣史,有著“華夏第一縣”的美譽。2019年12月,甘谷縣被確定為甘肅省16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試點縣,實驗主題為“創新村民議事機制,推動村級民主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兩年多來,甘谷縣始終對標對表新時代背景下基層治理中“議事議什么、怎樣議,如何溝通、落實、反饋”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堅持黨建引領,試點先行,創新實踐,初步構建起“黨政善治、社會共治、居民自治、厲行法治”和服務創新組織化、科學化、精細化、法治化的“四治四化”模式,提煉總結出“12 N”議事清單、“五字”成員推選法、“五員”角色定位法、“五步議事”工作法和“1231”議事規范等成功做法,走出了一條助力鄉村振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
一是黨建引領,構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建工作的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甘谷縣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作為貫穿創新城鄉社區治理的主線,結合創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工作要求,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年輕化知識化為導向,綜合考慮品行、年齡、履歷、知識背景等因素,選優配強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著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并征詢省、市專家組意見建議,結合縣域實際,針對縣、鄉鎮換屆人事調整,重新調整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分管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縣委辦、政府辦、縣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和15個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縣級領導包抓鄉鎮工作責任制,確定專人負責具體日常事務,制定了《甘谷縣創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工作方案》,明確了村民議事委員會的性質、議事范圍,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入開展以聽民需、問民計、議民生為主要內容的村民議事活動,相繼投入創建經費100余萬元,做到了實驗區創建工作有專門機構、有專人負責、有專項經費,進一步激發了城鄉基層自治活力,提升了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村務公開欄等傳統媒體和微信群、抖音、快手、新甘谷APP客戶端等網絡新媒體,及時宣傳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方法步驟等,著力營造全縣創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的良好氛圍。兩年來,共撰寫工作簡報45期;懸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標語367條,征集制定創建宣傳標語500余條;中國新聞網、今日頭條、天水市委改革動態、甘肅農民報、新天水各發表信息1篇;甘肅日報、新甘肅發表信息10多篇;甘谷新聞網刊登信息10余多條,累計在各大媒體平臺推送發表信息100余條(篇)。
二是創新實踐,搭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甘谷縣堅持“試點先行、依法依規、探索推進”的思路,重點圍繞“議事議什么、怎樣議,如何溝通、落實、反饋”等內容,堅持一邊創新實踐,一邊總結經驗,在全縣15個鄉鎮確定了17個工作基礎較好的村開展先行試點,通過創新搭建村民議事服務平臺,督促指導各鄉鎮對標對表,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工作專班,結合村情實際,深入開展培養議事“明白人”、打造議事“工作室”、樹立議事“示范村”、建立議事“問題賬”等系列創建活動,指導村民議事會規范議事、合法議事,引導村民廣泛參與議事,統一制作懸掛了議事制度牌,布置規范了議事工作室,建立健全了村民議事常態化工作機制,并采取以會代訓、現場觀摩等形式,培養了一批敢議事、能議事、會議事的骨干議事成員和工作人員,試點范圍由起初的17個村(社區)擴面到258個村(社區),開創了以點帶面的良好工作效應,進一步暢通了民意合理訴求渠道,形成了村民廣泛參與議事、規范開展議事的良好局面。兩年來,先后設立258個村民議事會,推選議事會成員2514人,產生議事會主任258人、副主任436人,累計議定修訂完成258個村(社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議定發展產業項目56個,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89場,化解民間糾紛、鄰里及婚姻糾紛389起,開展醫保參合、疫情防控等惠農政策宣傳13893人(次),發動志愿者參與小區疫情值守16345人(次),為村上辦理實事426件。
三是典型推動,拓寬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辦事公開制度,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甘谷縣結合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試點工作,聚焦“聽民需、問民計”,著眼創新村民議事機制,推動村級民主協商制度化、規范化,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由縣級包抓領導帶隊,各職能部門、縣創建辦定期不定期組建工作專班對試點村成功做法進行總結提煉并組織外出考察學習,梳理編纂完成《甘谷縣創建全省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工作資料匯編》一本,圍繞規范村民議事,創新經驗模式和典型事例,總結出產業興旺型、致富增收型、文化振興型、移風易俗型、政策宣傳型和糾紛調處型6類典型案例,提煉出“能人”帶動型、多元融合型和全民參與型3種村民議事新模式,成功推出了以磐安鎮西街村議事政策宣傳、張家溝村民生實事辦理,大像山鎮新莊村人居環境治理、西關社區居民小區疫情防控,新興鎮孫家坪村紅白喜事簡辦、雒家村新時代文明建設,安遠鎮鞏川村、大城村富民產業培育,六峰鎮蒼耳王村致富路建設、姜家村姜維精神傳承弘揚,八里灣鎮謝家局村鄉村文化振興,禮辛鎮上街村辣椒產業發展、陳莊村“紅色”文化傳承發展,大石鎮貫寺村孝賢文化傳承,古坡鎮上店子村“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等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示范村,形成了一套“議事制度健全、議事資料齊備、議事落實可觀摩、議事案例有特色、議事過程可溯源”的創新典型案例成果,示范推動城鄉基層民主協商有力有序、民主管理入規入心、民主監督同步同向、村級事務決策民主科學。特別是探索形成的議事會“1231”工作新機制,即設立一個村民議事工作室,完善議事會工作職責和操作規程兩項制度,發揮村委會“陽光”管理、監督委員會有效監督和議事會廣泛議事三大作用,科學搭建村民議事平臺,合理暢通村民訴求反映渠道,形成了一個城鄉社區治理新格局,提高了農村社區治理的現代化水平,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廣大群眾對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工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黨建引領,村民自治,變“坐等上門”為“主動敲門”,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開花、一張張發自內心的醉美笑臉,見證了甘谷這座文化古城的溫度與情懷,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甘谷縣探索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驗區建設的腳步不斷向遠方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