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北京打造國際頂級券商,推動在京基金公司成為行業發展引領企業
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市金融政策再度發力!
8月26日,北京市金融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對后續金融業發展做出多方安排部署。此次《規劃》的基期為2020年,實施時間為2021年至2025年,并展望2035年。
基金君注意到,此次《規劃》提到,支持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期貨公司等各類持牌金融機構在京創新發展,發揮頭部帶動作用。這也意味著,在京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多政策優勢。
例如,《規劃》中明確,將支持中金公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在京證券公司成為綜合型、全能型投資銀行,打造國際頂級券商機構。公募基金方面,將推動在京基金公司做優、做強,成為行業發展引領企業。
還有哪些金融領域將獲首都大力支持?來看詳情——
明確“十四五”目標金融業增加值實現萬億
作為北京市的第一大支柱產業,金融行業對于北京市“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回顧“十三五”時期北京金融業的發展,期間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期初的17.7%提高到期末的19.6%。期末金融業實現稅收占比近45%,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突破20%。
此外,北京市存貸款規模保持近10%的年均增速,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保持全國前列,證券交易額增長迅速,從期初60萬億元增長到期末超126萬億元。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金融業以全北京市1.3%的法人單位,貢獻了13.6%的營業收入和超過70%的資產。
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將實現怎樣的金融發展目標?
《規劃》指出,到“十四五”期末,將實現——
首都金融綜合競爭力、創新引領力、資源配置力、資產定價力、國際影響力、風險管控力、監管有效性全面加強;
法治環境、政策環境、人才環境、文化環境、商務環境全面優化;市場深度、服務廣度、創新維度、品牌強度、安全程度全面提升;
基本建成與大國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成為基礎雄厚、功能完備、法治健全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擁有全球化資產配置能力、與我國國民財富增值需要相匹配的財富管理中心,與國際通行技術標準相符合的金融科技創新高地,服務綠色金融交流合作和市場運行的綠色金融中心,
監管體系完備、風險監測預警能力突出、市場運行規范的金融安全穩定首善之區,具備國際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數字化水平的金融營商環境高地。
關于金融業規模與資本市場發展類指標,《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將實現10000億元左右,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將達到1000家左右。2020年時,以上兩組數據分別為7057.1億元與650家左右。
加快證券基金期貨業發展打造國際頂級券商
《規劃》明確提出,將優化首都金融組織體系,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金融業態。
其中,支持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期貨公司等各類持牌金融機構在京創新發展,發揮頭部帶動作用,打造立足北京、代表中國、面向世界的金融機構生態體系。這也意味著,在京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多政策優勢。
鞏固發揮銀行業優勢——
北京將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全國股份制銀行等進一步優化完善在京布局,支持民營銀行、直銷銀行等高質量發展。
支持華夏銀行以特色化、數字化、專業化為發展方向,打造“大而強”“穩而優”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支持北京銀行聚焦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通過場景拓展與生態互聯,打造首都“方案銀行”。
支持北京農商銀行打造區域競爭力顯著、涉農特色突出、總體躋身先進銀行前列、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特色銀行、智慧銀行和精品銀行。
支持中關村銀行以場景智慧金融為路徑,探索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打造成為民營銀行支持科創小微企業的典范。
加快證券基金期貨業發展——
北京將推動在京證券、基金、期貨機構提升創新能力,豐富投資產品,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功能。
支持中金公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在京證券公司以市場化、國際化、規范化為導向,成為綜合型、全能型投資銀行,打造國際頂級券商機構。
推動在京基金公司做優、做強,成為行業發展引領企業。大力培育長期投資機構,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促進私募基金行業健康發展,培育一批優質私募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
支持期貨公司更好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
持續做大做強保險業——
北京將支持中國人壽保險、中國人民保險、中國太平保險、泰康保險等在京保險集團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保險集團。
支持國際優質再保險機構在京發展,開展全球保單分入業務,增強再保險市場承接全球風險能力,打造國際保險中心。
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加快建立地方性巨災保險體系,形成有效的巨災風險管理和分散機制,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公眾安全等重大風險能力。完善特色保險機構和科技型保險產業服務機構功能。
大力發展資管行業——
北京將支持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銀行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在京創新發展。
支持銀行理財公司與具有專業資質的在京資產管理機構優勢互補,依法合規開展委托資產管理業務。
推動符合條件的資產管理機構受托管理保險等長期資金,創新資產管理品種,支持長期投資。支持在京信托機構開展科技信托、綠色信托、養老信托、保險金信托等創新業務。
服務新三板改革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
2021年,北交所的橫空出世成為資本市場頭號大事之一。《規劃》指出,北京市將以北京證券交易所為引領,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深化北京證券交易所與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市場合作銜接,發揮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對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支撐作用,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國際合作。
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
北京市將擴大新三板掛牌和北京證券交易所后備企業資源庫,儲備、培育本市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掛牌新三板和申報北京證券交易所,加強與津冀及各省市溝通合作,推動全國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到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鼓勵市區政府投資基金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發展。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銀行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資產管理機構發起設立可投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的產品。
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科技在新三板、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應用,提升數字化基礎建設,打造更加智能、科技的服務體系。
推動股權市場健康發展——
北京市將充分發揮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的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作用,為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境內外私募基金和合格投資者提供優質投資標的,強化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權益交易、登記托管、投資融資、并購重組等功能,打造服務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募投管退”主平臺。
發揮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基礎性資本市場服務功能,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認股權登記轉讓等試點。加強北京股權交易中心與新三板、北京證券交易所對接,助力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發展。支持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發展,促進私募股權市場規范發展。
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加強股權投資投后服務機制和體系建設,為高成長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股權投資服務。
強化債券發行和交易中心功能——
發揮北京作為全國最大債券發行中心的功能,進一步支持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等發揮作用,開發包括綠色債券指數在內的債券指數產品,提供功效透明、穿透監管的賬戶體系。
推動完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和交易、托管、結算、做市等市場機制。支持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推動境內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備案入市,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
支持債券市場中介機構在京規范發展,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利用債券市場融資。推動完善債券監管法規和違約處置機制,強化投資者保護。
積極推進期貨市場發展——
北京市將依托北京煤炭、電力、鐵礦石、棉花等現貨市場和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推動提升北京期貨交易市場能力,完善中央對手方清算基礎設施,發展衍生品市場,發揮期貨市場風險管理功能,建設期貨市場產業鏈。
支持在京商業銀行、保險資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依法合規進入國債期貨市場,提升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參與股指期貨市場便利度,推動在京外資投資機構參與特定品種商品期貨交易。
支持探索有利于服務業開放和產業鏈價值提升的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推動擴大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參與主體范圍。
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打造雙向開放新高地
《規劃》指出,北京市將率先在金融市場開放、資本跨境流動、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國家金融開放新高地。
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發展——
北京將支持外資金融機構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在資產管理、投資管理、養老金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積極引入先進國際經驗,參與首都金融改革創新,豐富首都金融產品和服務。
支持外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從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受托管理業務。支持外資機構開展股票、債券、外匯、基金、黃金市場和銀行間市場交易。
穩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北京將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跨境人民幣結算,促進對外貿易提質增效。積極推進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建設等重點領域跨境人民幣業務便利化,提高跨境企業資金使用效率。
便利個人經常項下人民幣跨境收付,保障境內外個人真實跨境人民幣結算需求。深入實施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積極推進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以人民幣結算進一步降低銀行和涉外市場主體匯率風險和運營成本。
發揮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作用,開展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等業務,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鼓勵轄內銀行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創新面向國際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服務資產配置國際化。
推動跨境金融穩健發展——
北京將支持金融機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跨境結算業務,支持跨國公司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支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開展境內證券投資業務,參與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
支持優質機構和企業申請成為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開展境外證券投資業務。深入實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資試點,鼓勵優質內外資資產管理機構申請業務資質。
支持海內外平行基金在京發展,助力科創企業對外投資與國際合作。深入實施外債便利化試點和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推動企業增信擔保、企業集團擔保和關稅保證保險試點,降低外貿企業融資成本。
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樞紐——
北京將鼓勵在京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集團“走出去”,依法合規參與國際金融市場活動,推進“一帶一路”金融合作高質量發展。
支持在京金融機構加大“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機構與業務布局,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支持保險公司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設立保險機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保險保障,為共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保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