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書記》刊發遼河油田物資公司渤儲器材組黨建經驗交流文章
《黨支部書記》雜志2024年第8期封面
近年來,中國石油遼河油田物資公司渤海儲運公司器材組黨支部不斷推進黨建工作與經營工作的深度融合,在實踐中探索形成“大黨建”驅動“大融合”,“大抓基層黨建”擎動“大抓黨建協同”的黨建工作新局面。8月10日,《黨支部書記》雜志2024年第8期于“交流”欄目刊登該黨支部黨建經驗交流文章《勇擔使命保供給》。
《黨支部書記》是國內黨建刊物的權威媒體,旨在為新時期黨支部書記全面提升素質能力、做好支部工作提供優質服務。該雜志設有專題、人物、經驗、熱點透視、黨課等20多個欄目。
勇擔使命保供給
“戴上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緩帶的那一刻,我內心充滿了激動與自豪,這是我們儲運公司器材組黨支部和 30 名兄弟姐妹共同的榮譽。”說起參加遼寧省“兩優一先”表彰大會的經歷,趙源難掩激動。
趙源在今年4月當選為遼河油田物資公司渤海儲運公司器材組黨支部書記。器材組共有員工 30人,其中黨員11人,入黨積極分子 3人。作為油田生產建設的一支“保障軍團”,黨支部立足做優做精物資保供業務,不斷賡續“創業、精業、敬業”精神和傳統,在倉儲保供中鍛造“糧草軍”“鐵姑娘”“金剛砂”三種精神,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在服務油田生產建設和物資保供工作第一線貢獻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傳承過硬本領
走進渤海儲運公司,在前往器材組的道路兩旁庫房鱗次櫛比。“這些庫房都是由器材組負責的,大小庫房一共有35個,占地面積約 4萬平方米。”渤海儲運公司黨總支書記劉振生向記者介紹說。
據介紹,器材組擔負著遼河油田生產建設中各項物資驗收、保管、發放、盤點等職能,年收發物資價值近 2億元。器材組的員工需要白天在庫房核對檢驗、收發保養物資,晚上核查盤點,統計日賬。
每一支優秀的隊伍,都有內在的精神力量支撐。為了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器材組黨支部連續10年堅持開展“石油魂?底色紅〞專題黨課宣講,經常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品讀紅色書籍、觀看紅色影片等活動,增強黨員和全體員工〝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責任感。
黨支部堅持將理論學習融入日常,開展“班前十分鐘學理論,班后五分鐘述思得”輪學輪講活動。曾擔任器材組黨支部書記的麻登霞說:“每日的班前會是器材組多年的工作傳統,通過這種形式實現了理論學習從“常學’到‘長學’。
要當好油田的“大管家”,離不開過硬的本領。除了抓思想理論學習,黨支部還以“一摸準、一把抓”的精業精神抓練兵、強技能,將員工技能提升、業務培訓納入黨建工作,建立“黨員+骨干+員工”結對幫帶機制,落實“每天一看、每周一練、每班一考”,常態化開展崗位練兵。器材組先后有 3人獲得遼河油田物資公司倉儲技能大賽一等獎。
“我是轉崗到器材組的,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工作初期,逮著誰就問誰,同事們都會耐心地為我解答,大伙兒都是我的師傅。”應急物資庫保管員范冬梅說。如今,范冬梅已獨當一面,也成了新員工的師傅。
勇擔使命、素質過硬的“糧草軍”
走進遼河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群項目(以下簡稱儲氣庫項目) 專屬庫房,貨架上整齊擺放著上百種形狀相似、規格不一的法蘭,每一列法蘭下都詳細標注了位置、名稱、型號、計量單位、入庫時間、生產廠家等。據介紹,在儲氣庫項目中像法蘭這樣的物資大類有36個,共400 多萬件。〝按照物資先入先出的原則,不同時間入庫、不同生產廠家的物資要分開擺放,避免混淆。”支部委員、器材組副組長張振說。
為做好儲氣庫項目的保供任務,張振帶領10人成立了儲氣庫保供小組。在項目建設初期的物資驗收環節,“各類物資從小到1厘米、2厘米的螺絲,大到直徑1 米多的大管件,還有一些高精端儀器儀表等等,種類名稱、規格型號、性能用途、保管保養要求等等,都需要在短時間內核對審核清楚。〞在渤海儲運公司工作了 27年的張振,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這項任務十分艱巨。
“項目的物資標淮特別高,每一件物資都需要七八道檢驗工序,包括化學成分、力學性能、磁粉等等,質量資料更是普通物資的幾倍到幾十倍,經常一批物資就有好幾百頁的資料。”質檢員張小品說,〝那時,大批物資頻繁到貨,我們常常加班到很晚,看不完的材料就抱回家繼續審核,每天深夜把孩子哄睡之后,接著挑燈夜戰,把搞不清楚的地方標注出來,再及時跟供應商進行溝通。
為了不耽誤后續的建設生產,"5 2"“白+黑”是儲氣庫保供小組的工作常態,她們還自我加壓,將早7時晚6時調整為 24 小時全天候收發物資。〝不論什么時間,不管多晚,只要一個電話,馬上到崗收發,直到現在我們也是這樣。”張振說。
儲氣庫群建設項目開始至今,器材組累計義務獻工達6000多個工時,累計驗收物資 448 萬件,發放物資 382 萬件。
在實際工作中,器材組不斷優化物資收發流程,創新保供模式,升級制定〝五個強化〞管理措施,創新〝三色標識法”(即紅色待檢不可出、藍色已檢代保管、綠色已檢可出庫),建立“一物一檔” ,形成“專庫專區專人專管” 等工作方式,出臺執行 《質量倉儲管理業務“十嚴禁〞 》等10余項工作措施,大大提高了發放效率,提升了保供能力。
關鍵時刻、甘于奉獻的“鐵姑娘”
在器材組30 名員工中,80%以上都是女性。她們在工作中迎難而、甘于奉獻,展現出了中幗不讓須眉的“鐵姑娘”精神。
2022 年夏季,由于連日強降雨,盤錦繞陽河堤壩在曙光采油廠曙四聯地區發生潰口,洪水進入油田礦區和農田中。器材組黨支部迅速成立 “搶險保障突擊隊”,組織黨員骨干先后 7批22 人次前往抗洪一線,驗收山皮石。汛情期間,共接收防訊應急物資25 萬余件、發出 17萬余件,為抗洪搶險提供了堅強的物資保障。
‘鐵姑娘”“飛毛腿”是同事們對陳立華的描述,在那場“抗洪保供”戰役中,她奔波在料場上顧不得喝水、休息,豆粒兒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流下,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干,凝結出一層層白色的鹽花。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從早7點至晚11 點連軸干,創下了連續超時工作40 天無休,為油田公司11 家單位發放排澇泵、麻袋、救生圈等防汛物資14萬余件的記錄。榮獲盤錦市五一勞動興章的陳立華說:“這些都是我的本職工作,是我應該做的。”
“我是第一批去抗洪一線的,當時風雨不斷,現場環境很簡陋,我們需要爬到大貨車上對山皮石進行測量,根本顧不上打傘,一直干到了深夜。”黨員張小品回憶說。張小品當天持續工作了 17 個小時,單日驗收山皮石 121 車,4249立方米。后來同事們才知道,出任務那天,張小品4 歲的兒子生病了一直在發高燒,她卻跟誰都沒有說。
器材組在黨支部的引領帶動下,始終堅持“先生產、后生活”的物資敬業精神,在物資高效保供中,形成了“不講條件好壞、不講時間長短、不講分內分外”的“三不講”優良作風。
優質服務、抗壓釋能的“金剛砂”
器材組黨支部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始終敢于動真格、挑重擔,在提升優質服務能力上不斷賦子“金剛砂”精神新的詮釋。
面對公司提質增效工作的深入,黨支部積極引導全員轉觀念、想辦法。一方面,經過前期深入調研,器材組升級改造庫房,提升倉儲能力。另一方面著手提高服務質量。抓服務從黨建入手,抓黨建從服務出發。器材組黨支部聚焦效率效益雙提升,全面深化“共產黨員先鋒工程〞,建立 “四在前〞覺員先鋒崗,同時量身定制“書記項目”“委員任務”“黨員 ”等工作載體,圍繞生產難點困點、業務痛點滯點等出實招、謀實效。支部委員和黨員骨干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引導全體員工凝心聚力創造一流業績。
東北化工銷售公司橡塑顆粒倉儲服務項目是器材組承接的首個對外創收項目。“與其他倉儲企業相比,在價格上我們沒有優勢,能拿下這個項目靠的是器材組的規范化管理和優質服務。”劉振生說。
器材組黨支部由骨干黨員牽頭,成立黨員突擊隊,以貨到為令,不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兩,挑燈夜戰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問,克服倉庫爆倉、集中到貨、減人輪崗等重重壓力和困難,器材組創下了日接卸量高達 800 噸,單月收發 10199 噸的記錄。橡塑產品外部服務項目累計增收創效 370 余萬元。
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器材組全體員工始終秉承著“寧可千辛萬苦,不讓用戶.一時為難”的服務宗旨,連年實現物資驗收發放準確率、保供及時率、服務滿意度“三個百分之百”。
器材組黨支部在服務黨員職工上同樣下足了功夫,采取“聯絡承包”的方式,每名支部委員“承包”1-2名員工,釋疑解難,幫扶關愛。支部的黨員志愿服務隊,與駐外項目的外派員工保特聯系,及時了解她們思想狀態、生活困難,幫助有需要的員工家庭接送孩子上下學,陪同父丹看病等等,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
“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閉公司“先進基層黨組織”……一張張閃亮的榮譽牌匾是器材組黨支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物資優質高效保供中站排頭、作示范,結出的豐碩果實。
“我們深入學習貫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將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斗志,扛穩標桿旗幟,勠力優質保供,在能源保供一線,為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作出應有的貢獻。”趙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