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推行“四化”建設 提升“兩力”“兩率”(四化兩創)
陜西延安市堅持集成創新,推行基層黨建體系標準化、管理信息化、載體品牌化、服務人性化,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對上級要求的執行力,提升基層黨組織對突出問題的解決率、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滿意率。
一是體系標準化。制定出臺農村、社區、機關、學校、國企、非公和社會組織7個領域基層黨建標準體系和配套考核辦法。如對農村黨建提出支部堅強、黨員合格、陣地規范、制度健全、富民強村、群眾認可和特色鮮明7條標準,細化為18項指標,實行百分制考核,高標準不復雜、標準化不單一。基層黨建的安排部署、督查考核、激勵問責都圍繞標準體系來展開,做到了對標有遵循、衡量有尺度。
二是管理信息化。推行“互聯網 黨建”工作模式,構建市縣鎮村四級黨組織和黨員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全市黨建工作從封閉向開放、傳統向現代、單邊向互動、管理向服務的轉變。延安“互聯網 黨建”云平臺建成投用,黨務工作者通過手機APP登錄管理后臺,實時進行黨組織建設管理和黨務工作的在線部署、督查和考核,黨員登錄后學習規定篇目、查閱有關資料、開展互動交流,形成了“組織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管理就在掌上”管理新模式。
三是載體品牌化。把培育具有延安特色的黨建品牌作為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重點。堅持“黨委書記抓黨建、上下聯動抓典型”, 分層次、分領域選樹和培育200多個基層黨建示范點,輻射帶動,形成集聚效應。堅持黨員承諾制、黨員積分制、“問題墻 回音壁”、“大數據 小書包”等制度,讓好制度在剛性執行中彰顯威力、在長期堅持中煥發活力。鼓勵基層創新,開展“延安組織工作創新獎”評選活動,努力形成一批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
四是服務人性化。深入開展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構建全覆蓋便民服務網絡和無縫隙的服務體系,建成521個便民服務中心和站點,2.8萬名在職干部職工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崗位4.4萬個,在“零距離”服務群眾中體現黨員先進性。堅持村干部值班制和群眾辦事干部代辦制,實現“群眾動嘴、干部跑腿”。堅持問題導向和為民取向,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最急”上見真情、“最怨”上改作風。建立“合作社 ”“黨員1 1”結對幫扶機制,扎實推進精準扶貧,不讓一個人在小康路上掉隊。
延安市各級黨組織緊扣“跑在前列、爭當示范”的目標定位,以“四化”建設為抓手,突出政治屬性、強化服務功能、聚焦作用發揮、引領經濟發展、提升“兩力”“兩率”,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提升、全面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