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四心”揚“六風”,“零距離”推進黨建引領小區綜合治理(黨建引領住宅小區綜合治理)
走進五里橋街道瞿溪路883弄小區,“零距離小巷”道路平坦整潔,墻面粉飾一新,透露著整潔;“零距離樓道”內,溫馨文明的氛圍讓人倍感親切;“零距離小站”里歡聲笑語交織成曲,洋溢著鄰里間濃厚的情誼與歡樂……是什么讓社區居民的幸福感不斷升級?因為這里有“風”。風從何來?源自黨建引領的強大動力。
今年以來,蒙自居民區黨總支聚焦回應群眾對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的需求,運用“六風四心”工作法,推動瞿溪路883弄黨建引領小區綜合治理試點小區建設,在美麗家園建設、垃圾廂房煥新、非機動車整治等方面取得成效,繪就出一幅幅和諧共治、幸福共享的“零距離家園”美好畫卷,努力實現“齊民心、強民心、暖民心、穩民心”的目標。
“同風”聚力,“拂風”潤心
瞿溪路883弄小區由商品房和售后公房組成,小區竣工距今已有近30年,各項基礎設施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尤其是小區的主干道路面破損坑洼,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也成為居委干部放在心頭的“牽掛事”。為破解這一民生難題,居民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將“零距離家園”工程建設與社區重點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三駕馬車”聯動合力共治作用,以“同風”之勢,共同推進社區自治、共治。
在主干道的修復改造過程中,居民區黨總支充分運用“三會”制度,多次召開道路改造的聽證會,廣泛收集民意,并向街道有關部門反映,希望能協調解決小區面臨的問題,同時與業委會、物業、施工單位共同制定了小區主干道的改造方案,把這條昔日的“煩心路”變成凝聚民心的“零距離小巷”,為社區和諧和鄰里互助注入了溫暖的力量。
如今走進小巷,不僅路面平坦,還隨處透露著驚喜。小巷一側,升級改造的智慧化非機動車停車庫讓人眼前一亮,彩繪后的外觀更加美觀大方,內部也增設了煙感噴淋裝置等安全設施,有效保障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方便居民停車和取車,入口還引入了智能刷卡系統,實現了無人值守、自助管理。此外,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在多方同心齊力下,小巷盡頭的垃圾廂房也進行了升級,增設了干垃圾投放箱等設施,有效滿足了居民的垃圾分類需求。
在“同風”聚力下,小巷已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零距離家園”的溫暖,也如“拂風”般吹進每個居民的心田。
“櫛風”解題,“乘風”而行
“‘零距離家園’工程建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梳理總結、持續改進的過程。”蒙自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瑋捷說道,針對社區治理中的難點和痛點,居民區黨總支秉持著“櫛風”精神,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研討和分析。通過梳理問題清單、制定解決方案、跟蹤落實進度等措施,不斷優化治理機制,著眼常態長效,提升小區治理軟實力。
樓道堆物一直是社區治理中的老大難問題,依托“零距離樓道”創建,居民區黨總支以加裝電梯的4號樓為示范,積極動員樓組居民,共同參與樓組公約的制定與執行,讓每一位居民的聲音都被聽見,每一份建議都得到重視。這份公約,如同無形的紐帶,將大家緊緊相連,共同維護著樓道的整潔與安寧,也守護著那份難能可貴的鄰里情誼。
與此同時,樓道美化行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居民們紛紛貢獻自己的創意與力量,將原本單調的樓道空間裝扮得既溫馨又充滿個性。一盆盆綠意盎然的植物、一句句溫馨的提示語……這些細節無不透露出居民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家園的悉心呵護。
考慮到小區名稱源自瞿溪路,蒙自居民區黨總支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后,特意在小區出入口以版面形式展出了瞿溪路的命名故事。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小區居民的社區歸屬感,也讓許多過往市民得以了解“瞿溪路”背后的歷史故事。
居民張阿姨感慨地說:“小區環境越來越好,大家更愿意走出家門,聚在一起,鄰里關系更加親近了。”
“長風”送暖,“和風”入微
“零距離家園”建設的成果,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的改善上,更在于居民日常生活的細微變化中。
聽,“零距離家園”長饗館,阿姨爺叔們悅耳的歌聲不時傳來,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就在9月10日,以“社交”為特色的主題式日間照護中心正式啟用,翻開了社區服務發展的新篇章。在這里,有一個“社交搭子圈”:吃飯有“飯搭子”,唱戲有“傳承搭子”,喝茶、練八段錦有“養生搭子”,就連想發展一下興趣愛好,也能在這里碰到同樣不服老的“游戲搭子”。圍繞社區居民個性化需求,中心通過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興趣小組活動,讓長者們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社區的“長風”氛圍也愈發濃厚。
為了更好滿足居民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居民區黨總支還依托坐落于883弄小區內的五里橋街道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基地以及社會工作綜合服務站,凝聚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等多方力量,以解決當前社區發展型需求和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著力搭建起一個集政策倡導、供需對接、人才引入、互動共享、宣傳展示為一體的功能性平臺。不僅惠及小區居民,還輻射到周邊多個小區,帶動更多網格力量參與其中,讓“和風”帶來的溫馨與和諧,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傳遞開來,共同編織著社區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