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1+9”共富模式 ——浙江東陽市南馬鎮花園村以黨建聯建帶動鎮域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農民日報】
“我們要進一步通過以強帶弱、以城帶鄉、優勢互補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動組織共建、產業共興、資源共享、治理共抓、文化共榮,讓黨建聯建村莊盡快實現全面振興,進而向共同富裕邁進。”近日,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召開黨建聯建第六次聯席會議,花園聯合黨委書記、花園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花園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邵欽祥在發言時說。
這天,花園村與聯合村、泉府村、夏屠村、上安恬村、下格村、雙溪口村、溪西村、長畈村、防軍村等10個村的黨組織書記共聚一堂,通過走現場、看項目、聽思路等方式,各抒己見,交換意見,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發揮黨建聯建引領作用,助力村莊共同富裕。
幾個月前,東陽市“共富黨建示范帶”啟動儀式在花園村舉行,紅色研學和共享田園兩個黨建聯建片區步入實體化運行,致力以花園村為核心,積極探索以帶思路、產業、項目、創業、增收、黨建和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強強聯合”和“強村帶弱村”方式,通過跨村結對幫帶,推動黨建引領鄉村片區組團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花園村原本是個窮山村,1981年邵欽祥創辦了蠟燭廠和服裝廠,找到了“以工強村”的致富道路。40多年來,他懷著“一定要讓村民過上幸福富裕生活”的理念,走“以工強村、以商興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的特色之路,讓花園村實現了從貧到富、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村到城的華麗轉型。
2004年10月,花園村把周邊9個沒有基礎設施、經濟薄弱、矛盾糾紛多的村合并,通過產業帶動,搭建平臺,激發廣大村民奮斗創業的熱情。2017年3月,花園村黨委以更大的責任和擔當,又合并了周邊9個村。通過兩次“一村并九村”,花園村踐行“先富帶后富、強村幫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的理念,成為了美麗鄉村示范村、鄉村振興樣板村、共同富裕先行村。
“深化黨建聯建機制是引領推動先富帶后富、區域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我們借這個機會,通過‘強村帶弱村’,為強村富民點燃了‘強力引擎’。”南馬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華潔晶介紹,目前,南馬鎮黨建聯建成員村已從剛啟動時的8個擴大至10個,正以花園村“一村帶九村”模式,演繹新版“1 9”共富模式,致力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建、資金幫扶等方式,著力在“紅木產業、高效農業、旅游文化”等方面實現聯動發展和資源共享。
聯合村黨支部書記張永進深有感觸道,開展黨建聯建后,花園村幫助聯合村瑤儀自然村協調解決7.3畝土地指標,如今村里謀劃了“金木水火土”五個區塊,在建成鄉村美食一條街、農家樂民宿等“土”區塊以及提升共享田園、七星北斗林等“木”區塊的同時,建設“金”區塊精品酒店、開發“水”區塊山林水景、打造“火”區塊窯文化博物館等,積極打造一個文旅融合、內涵豐富、質量提升的浙江省精品旅游示范村。
“通過共富黨建示范帶這個平臺,我們讓花園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塊金字招牌更加活起來,交流分享在農村治理中黨員教育管理、‘五議兩公開’民主議事、矛盾糾紛不出村等一批好經驗、好做法,讓各成員村不僅能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而且能學到寶貴的治村經驗,輻射帶動周邊村以管理規范化提升黨組織戰斗力和執行力。”南馬鎮黨委書記胡洪仁說。
為確保共富黨建示范帶實現“規范化、常態化、共享化”建設,達到黨建聯建“示范引領、對標提升、全面過硬”的效果,南馬鎮還建立了“扛旗爭先、奮進共富、比學趕超”制度,通過聯動互助、共創共富,全鎮30個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有28個,位列東陽全市第一。
作者:王江紅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余向東
本文來自【農民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