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以新就業群體“友好行動”開辟黨建融入基層治理新路徑
今年以來,滕州市聚焦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門檻高、融入路徑少等難點,以黨建聚力賦能,探索開展系列“友好行動”,幫助新就業群體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新就業群體和城市社區的“雙向奔赴”。目前,騎手友好社區通過“新新向黨”等渠道發布志愿服務活動等招募令41次,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118件;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精準幫扶、義診等暖“新”服務172次,解決新就業群體“煩心事”106件。
多元友好,搭建“融新治理”平臺載體。健全政策體系,謀劃新就業群體“友好行動”,創建治理新平臺,黨建賦能基層治理開新篇。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通過開展針對性走訪調研,全面分析研判,科學制定《滕州市新就業群體“友好行動”實施方案》,配套出臺《新就業群體“商圈 社區”黨建共建協議》《騎手友好醫院黨建共建協議》等系列政策文件,發布新就業群體“友好社區 商圈”建設16條措施,明確了11個共建責任單位及其職責任務,進一步夯實了基層治理基礎。二是完善工作體系。圍繞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建立“‘兩新’工委牽頭——社區派單——行業部門接單”的溝通機制,開創新就業群體“友好社區 友好商圈 友好醫院”三位一體模式,搭建“友好”試點10處,逐步形成了“組織引領——群團參與——屬地管理——多元聯動”的工作格局。三是發揮平臺作用。“騎手友好醫院”為新就業群體提供9大類73余項專屬醫療健康服務,“友好社區 商圈”設置服務區,為新就業群體免費提供歇腳飲水、手機充電等便捷服務設施及項目25余項,施劃“騎手友好線路圖”16處、騎手停車位19處。設置新就業群體報到備案點,常態化開展招募令活動,吸納網約配送、快遞小哥為志愿者、網格員等,推進了新就業群體全方位融入基層治理。
多方共建,織密“同心共治”組織體系。發揮“兩新”工委作用,聯合群團組織、行業黨委、街道等多方力量,書寫共建共治共享新畫卷。一是黨建引領促協同。由社會工作部門牽頭,以社區黨委為核心,統籌群團組織、轄區內共建共駐單位、新興領域行業綜合黨委、物業、商圈商戶、醫院等多方力量共同組建黨建聯盟,合力開展“友好行動”,充分發揮了黨建工作整體效應。二是結對共治優服務。社區黨委組建由社區、商管、商戶及新就業群體組成的治理隊伍,定期發布流動網格員招募令,開展常態化巡察和議事協商活動,解決群眾及新就業群體反映的重難點問題。目前共開展巡察59次,開展議事協商活動36場,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118件。三是行業聯建顯成效。各行業(綜合)黨委開展對標登高行動,學習借鑒省內外優秀經驗。聯合五大行業黨委,利用紅荷騎手、快遞先鋒等5支行業志愿服務隊,共開展30余次志愿服務活動,選聘20余名網約配送、快遞小哥擔任食品安全監督員、交通安全員,成為社區“移動探頭”。
多向激勵,健全“共建共治”長效機制。強化正向激勵,發揮榜樣作用,進一步完善積分兌換機制,新就業群體以服務換積分,以積分兌獎勵,實現社區治理“可持續性”。一是實行積分獎勵。出臺《滕州市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積分管理激勵辦法指導意見》,指導行業綜合黨委、“友好社區(商圈)”、“騎手友好醫院”對在社區參與文明宣講、問題上報、代辦服務、志愿服務、善行義舉的新就業群體實行積分獎勵,進一步提升了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二是開展關愛行動。整合群團、行業黨委、社區力量,常態化開展關愛新就業群體主題活動,今年以來,已開展“夏送清涼”“免費體檢”等關心關愛活動20場,發放“溫暖包”“防暑降溫包”等慰問品500份,讓新就業群體享受組織溫暖。三是強化榜樣引領。常態化開展“金頭盔”“金臂章”等表彰活動,大力宣傳網約配送員、快遞員愛崗敬業風采,選樹新就業群體身邊榜樣。今年以來,共有15名網約配送員分別被評為棗莊、滕州兩級市“金頭盔”,進一步提升了新就業群體的榮譽感。 (劉玉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