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建工精神(二):“情懷黨建”凝聚最強“硬核”(新時期黨建精神)
僅僅15天,能設置1000張床位的龍江“小湯山”改建工程完美“收官”。
冬春之交的龍江大地上,龍江建工人以非常擔當、非常速度,筑起一道集中隔離收冶患者、封堵新冠疫情傳播的鋼鐵長城。
在這場戰“疫”中,建工集團展現了“最有使命感、最有打贏能力”的國企擔當;爆發出“有精神、在狀態、善作為、敢擔當”的“硬核”力量,鍛煉造就一支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建工“鐵軍”,淬煉出新時代的“建工精神”。
亂云飛渡,方顯蒼松挺立;風雪過后,終會春回大地。
疫情終將過去,精神永不磨滅。回首庚子年春,建工集團匯聚磅礴之力迎難而上,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擔負起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國企責任,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卻有生死”的戰爭。
這,既是建工集團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建工精神”的豐富和弘揚留下多重啟示。
啟示之二:“情懷黨建”凝聚最強“硬核”。
有精神,在狀態,善作為,敢擔當——讓黨旗高高飄揚在一線工地。
黨建跟著項目走,紅旗飄揚工地上。
非常時刻厚植“情懷黨建”。龍江“小湯山”項目第一時間成立臨時黨支部,凝聚起向嚴寒宣戰、與時間賽跑的最強“硬核”。
“共產黨員在阻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必須站出來沖上去、當先鋒作表率,這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臨時黨支部書記邵斌的表態擲地有聲。
哪里有戰場,哪里就有堅強的戰斗堡壘。建工集團二建公司黨委迅速成立了由30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并成立“黨員突擊隊”和“青年突擊隊”。這些黨員中,有的來自機關,有的來自其他項目工地,他們按組分工,沖鋒在前,24小時不分晝夜鏖戰,很多黨員不僅承擔了大量協調調度工作,還主動下場干活,成為工地上的“拼命三郎”。
“我是黨員,讓我先上!”去年剛入黨的二建公司項目經理耿浩山是一名80后,得知龍江“小湯山”開建,他主動請纓,申請擔任“黨員突擊隊”隊長一職。
作為第一批進場人員,耿浩山一到現場,就著手進行前期實地考察和圖紙規劃,隨后就開始組織人員進場施工,確保各節點施工順利推進。
“疫情就是戰情,我是黨員,必須去!”項目生產負責人之一的李澤輝說,“我和我愛人常年兩地分居,這次我們要一起面對‘疫’情戰斗,我們是夫妻,也是戰友。”
李澤輝的妻子屈琦是二建公司黨委工作部主任,擔任本次改建項目的宣傳員。這個春節,還沒陪剛剛一歲的孩子待上幾天,夫妻倆就奔赴了施工現場。
本應在新春佳節互致問候的微信工作群里,一條條主動請戰的消息滾動刷屏。無論遠近,不分省內省外,分散在各地的二建公司黨員們自愿放棄假期,紛紛請戰:”我們愿以黨員初心,踐行使命,不計生死,無畏艱難,堅決保質保量保工期完成本次光榮而艱巨的人民防疫工程。”
拼搏進取凝聚萬眾一心,責任擔當點亮萬家燈火。建工人盡展“有精神,在狀態,善作為,敢擔當”風采的背后,正是近年來建工集團黨委以“抱一至永,遠者無疆”為企業核心文化,以“情懷黨建”筑牢國有企業的“根”和“魂”的不懈努力。
“情懷黨建”熔鑄政治情懷、家國情懷、奉獻情懷、擔當情懷、為民情懷于一體。不僅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澎湃的“組織引擎”,更矗立起廣大干部職工向往追逐的精神高地。
2月8日,建投集團建工集團省疫情防控備用集中救治醫院改建工程項目部舉行“火線入黨”宣誓儀式,6名參建人員光榮入黨,另有3人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施工期間,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智奎,建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起翔,建投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周軍等領導蒞臨現場慰問指導,更是為廣大參建人員鼓舞了斗志,激發了動力。
紅旗獵獵,黨徽閃耀。回望竣工后的龍江“小湯山”,每一名參建者無不心潮激蕩,壯志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