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紅帆傲立潮頭 駛巨輪劈波斬浪——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以“黨建鏈”賦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來源:【競舟】
以黨建為舵,領航水運“船暢其行,貨暢其流”。
今年以來,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作為港航物流和海事服務產業鏈牽頭單位,充分發揮黨建在產業鏈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打破部門與部門、部門與企業之間彼此獨立、相互隔離的“無形藩籬”,把組織建在“鏈”上、服務沉在“鏈”上、資源聚在“鏈”上,進一步推動“黨建鏈”與“產業鏈”有機融合、同頻共振。
01
黨建聚鏈 助力大宗商品“貨通鏈暢”
近日,馬紹爾群島籍散貨船“星辰”輪在寧波舟山港老塘山作業區三期碼頭完成3.2萬噸大豆的接卸作業,標志著自2015年寧波舟山港實質性一體化以來,寧波舟山港舟山港務有限公司糧食貨物吞吐量累計突破1億噸大關。
糧食貨物吞吐量創新高的背后是以黨建聯建引領的助糧食產業貨通鏈暢之路。
圍繞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保暢保通,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充分發揮“航行的支部”海上黨建工作優勢,牽頭海關、邊檢、海事、碼頭、糧油企業等6家黨組織,成立糧心通關黨支部,攻關流程優化、縮短船舶聯檢時間等難題,推動物流提速增效、縱深發展。
今年4月24日,我市江海直達“航行的支部”先鋒船萬噸級“創新5”輪載運進境糧食5400噸,由舟山直航前往重慶,實現萬噸江海直達輪過閘三峽大壩、直航到達長江上游、直達航線里程最長等3項歷史性突破。
為開通這條直達航線,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牽頭組建“市場攻堅先鋒”專班,10余次深入沿江與港航部門和企業對接,制定全程物流方案,梳理難點堵點問題清單,攻堅突破萬噸輪“過三峽”、低碳運輸、回程貨源等三大難題;同時,與31家港口航運、物流、供應鏈服務、金融等企業黨組織聯建,以實事共辦、難事共解、發展共謀推動“船港貨”三位一體跨域聯動。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國最大規模江海直達船隊,開創“運力池”“船港貨”一體化經營新模式,開辟長江中上游直達航線9條,打通江西、湖北、湖南和重慶直達貨運通道,實現物流提速降本。
抓共建、優服務、強效能,口岸糧食通關效率節節攀升——
破解糧食船舶入境高峰期老塘山港區糧食船壓港問題,糧心通關黨支部構建“企業出題、協同解題、交賬答題”工作機制,與海關部門協同聯動,加速完成老塘山五期碼頭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的申報工作,有效提升港區糧食類船舶中轉疏運功能,切實保障了海上糧食物流暢通。今年前三季度,老塘山中轉糧食接卸效率同比提升7.9%。
針對口岸單位“分頭查驗”時間較長的問題,制定進境糧食船舶到港聯合查驗測試方案,推動查驗流程由“串聯”變“并聯”,實現聯合登輪查驗,縮短通關靠泊時間。今年8月起,海關、邊檢、海事三部門實施同時登輪查驗,將通關時間由“分頭行動”所需的半天或1天縮短至40分鐘。
同時,聯合港口企業打造“航行的支部”老塘山江海聯運黨群服務中心,設學習室、活動室、船員驛站、24小時自助站,解決船員到港不溫馨、物資寄取不便捷、組織聯絡不通暢等難題,累計服務船舶300艘次,船員1000多人次。
通江達海,向水而興。今年前三季度,舟山港口實現糧食吞吐量1468.23萬噸,同比增長12.23%。
02
黨建強鏈 助力項目建設“滿弓勁發”
發展靠項目,項目靠要素。如何將黨建鏈接在重大項目上?服務是關鍵。
金塘新材料園區2000噸級滾裝碼頭項目工程于日前開工,金塘新材料園區建設全面啟動。金塘港航分中心整合各方力量組建黨員服務隊,全流程參與,打出的一套項目服務組合拳獲企業高度認可。
這是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堅持黨建引領“優化服務、落實政策、解決問題”,用心用情用力助企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
審批跟著項目跑,服務圍著項目轉。金塘港航分中心深入踐行“企呼我應”工作機制,全流程參與協助項目業主單位開展岸線審批、項目審核、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保障項目順利開工。
項目建設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一如既往地為項目建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是港航部門的責任和使命。
六橫大橋二期工程進入全速建設期,船多、貨多、人多,各類矛盾、風險增加,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結對屬地政府、口岸部門、項目業主、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黨組織,創新實施“外聯提升、內聯互補、眾聯共促”三聯工作機制,構建全鏈條全過程服務體系。
一系列措施有的放矢,全力保障項目安全高效推進——
建立港航行業矛盾調解中心,聯合漁政、海事等部門,組織項目方、施工方、監理方和農民工代表參加普法宣傳、法律培訓,打造15分鐘法律服務圈,實現水上施工零事故。
掛牌成立“港航紅帆”聯合執法服務工作室,常態化開展執法巡查,保障項目建設物資海上出運通道通暢。
組建“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港航藍盾團隊”,開展重大涉水工程“黨員先鋒項目”活動,實施送教上門、現場作業專項服務指導15次,協調臨時作業點選址、建設、評審、備案、管理等重難點事項,實現水運項目建設平均提速10%以上。
組建“航行的支部先鋒船”為主力的聯合執法船隊,構建“黨員在先、反應迅速、聯動協作、處置高效”的海上治理模式,強化海上防臺防汛應急處置,幫助項目實際停工影響時間縮短20%以上。
03
黨建固鏈 營造港航產業“最優環境”
“太方便了!沒想到在舟山就能完成船舶年檢,以前我們還得把船開回安徽,一來一回至少浪費4天路上的時間,燃油成本近6萬元。”今年4月18日,舟山市船舶檢驗中心、安徽省皖江船檢局聯合對安慶籍散貨船“鑫海盛”輪開展通檢互認聯合檢驗工作。僅6小時,“鑫海盛”輪船東就拿到了船檢證書,這讓船東直呼“便捷高效”。
這是自長三角船檢一體化(舟山)工作站(以下簡稱舟山工作站)啟動運行以來首次完成外省籍船舶通檢互認工作。以往,船檢證書到期后,船舶需返回安徽申請檢驗,至少需要半個月。舟山工作站啟動后,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一市在舟山營運或修理的船舶可“就近申請、就近檢驗、就近發證”,將過去“船等人”的被動服務方式變革為“人等船”的主動服務方式,真真切切為船企、船東提供了便利。
各部門跨領域高效協同,核心關鍵在于黨建領航,架起溝通橋梁。
破解異地檢驗周期長、成本高的難題,更好地服務企業,舟山船檢以“省市共建、跨省共建”黨建聯建為抓手,創新“審圖提能、通檢互認、聯檢互認”的檢驗模式,探索長三角船檢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開創區域合作、協調聯動、資源共享的船檢發展新格局。今年交通部海事局發文在長三角地區全面實施,地方經驗上升為全國方案。
實施海事服務產業“鏈上黨建”工程,通過企企結對互助、服務標準化建設、規范供應行為,實現船供產業爭先進位,舟山穩居全球第四大加油港,成為全國首個具備LNG、生物燃料等多種清潔能源錨地加注服務能力的港口,海事服務工作入選全省“十大工程”典型案例。
組建引航技術服務攻堅隊,加強碼頭首靠、航道首航等技術攻關,保障六橫中奧能源、大洋世家、華泰石油等一批新建港口項目順利投產。
聯合海關、邊檢、海事、漁業、公安等單位,構建部門協同、船艇聯動的海洋綜合執法新模式,組建海上“藍錨護航先鋒隊”,強化海域共治,重拳打擊安全生產違法犯罪行為。
黨建賦能,“鏈”上聚力。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將進一步聚集落實市委“985”行動,實施組織聯通、全鏈保障、多向發力、強鏈延鏈、暖企護企等五大行動,將黨建工作深入融入產業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勝勢,助力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
圖片由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提供
記者 劉一樂
通訊員 鄭蔚
本文來自【競舟】,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