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高標桿 爭先進位——建市三十五周年發展看朔州之黨建篇(朔州高質量轉型發展)
工作人員為群眾排憂解難。
飄揚的旗幟,歷經風雨,愈加鮮艷;堅韌的隊伍,久經磨煉,斗志彌堅。建市35年來,我市全面落實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黨的建設抓出生產力、提升戰斗力、增強凝聚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強勁有力的“紅色引擎”,凝聚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朔州篇章的磅礴力量。
深化理論武裝
凝聚奮進力量
思想的純度,影響認識的高度,決定執行的力度。市委堅持用好思想建黨這個“傳家寶”,扭住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撥亮黨員干部心中的明燈,把牢“總開關”。
今年以來,我市研究制定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意見的重點任務清單,常態化開展突出問題整治,善始善終抓好黨紀學習教育,組織黨員原原本本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抓好以案促學、以訓助學,推行由基層黨組織書記擔任主講員,由包聯干部、班子成員等擔任輔導員的“1 1”七一講黨課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按照全省黨員教育“領航計劃”要求,我市重點抓好黨員教育“六個十”,即示范舉辦十場“先鋒培訓”、精心創作十部“先鋒影視”、系統開發十堂“先鋒課程”、放眼遴選十名“先鋒講師”、優化打造十個“先鋒基地”和重點培養十名“先鋒網宣員”,特別是結合全市“兩優一先”表彰,持續深化“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活動,鼓舞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同時,突出基層黨建和治理實戰實訓,在縣(市、區)、市直黨委打造實操實訓教學點36個,圍繞“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進行示范培訓,組建老干部、老鄉鎮、老支書、老典型等4老授課團隊,傳經授寶、現場說法,采取觀摩式、互動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開展培訓800余期、培訓8萬余人次。
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我市以實施“共產黨員先鋒工程”為契機,探索實行“雙推雙評四全程”發展黨員工作機制,從源頭上做好政治標準的“體檢過篩”,加強35歲以下和大專以上學歷的優秀青年“選苗”“育苗”工作,實施農民工、新興領域發展黨員攻堅行動。制定《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采取摸底、建庫、編組、結對、跟蹤“五步法”,設立流動黨員黨組織76個,提升管理實效。依托“朔州組工”微信公眾號,拓展“朔州流動黨員先鋒行”應用模塊,運用信息化手段把流動黨員納入黨組織管理。
扎根基層服務
提升治理效能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探索“一核心、一張網、一帶動、一站式”社區治理模式,著力構建管理有序、服務便利,環境優美、治安良好,人際關系和諧美好社區家園,大力營造黨旗映初心、社區一家親良好氛圍。
“一核心”筑牢黨建之家夯實社區治理根基。建立“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清單式建立676個黨支部3126個樓棟黨小組,積極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黨員向所在(常住)社區轉接黨組織關系,推選政治素質高、責任意識強的老黨員擔任單元中心戶,實現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全覆蓋,統籌小區門房、閑置場所等設置小區黨群服務站623個,覆蓋服務全市100%小區,實現“黨建陣地建在家門口、黨群關系連到家門口”,推動形成“社區黨委抓總體、小區黨支部促治理、樓棟黨小組優服務、單元中心戶作表率”的基層治理格局。
“一張網”優化服務之家兜底社區民生實事。全市合理精細劃分社區863個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981名,吸納轄區黨員、物業人員、熱心居民等多方力量擔任“樓棟長”“單元長”,進一步織密“服務網”,定期召開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聯席會,實行“問題上報、案卷建立、任務指派、調查落實、處理反饋、結案歸檔”的“六步閉環”工作機制,實施“三活四清五到家”服務標準,確保居民小事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今年以來,累計為居民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760余件。
“一帶動”打造聯盟之家凝聚社區治理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行動”活動,組織666個機關事業單位包聯小區991個,15544名機關、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包聯居民129346戶,主動認領服務崗位7600多個,帶動吸納社區居民、轄區單位等各方力量投身社區建設。
營造“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濃厚氛圍,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銀行、通信運營商、快遞站點等建立戶外愛心驛站415個,引導全市300余名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到社區報到備案并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成立650多支由網格員、熱心居民、愛心志愿者組成的“新社工”隊伍,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5萬多個。
“一站式”呵護幸福之家營造社區和諧氛圍。堅持“線上 線下”一站式服務,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圈”,實現“小社區大服務、大社區微服務”。在懷仁市建成智慧物業管理平臺,對小區內外的安防、公共設施、物業服務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及時預警,智能分析處理,實現了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試點開發“朔州先鋒行”小程序,用好用活便民服務系統,建立“線上問題辦理清單”制度,及時掌握居民需求,保證信息暢通無阻,實現居民有事“快響應”,服務群眾“零距離”。
實施“千人計劃”
助力鄉村振興
“自從這批年輕人來到咱們村,咱們很多地方都有了新氣象。在矛盾調解、發展產業等工作中,他們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9月3日,應縣白馬石鄉白馬石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凱高興地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我市堅持把黨旗插在鄉村振興最前線,聚焦村“兩委”班子建設、軟弱渙散村整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重點任務,我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千人計劃”,為1162個行政村每村招聘一名到村工作大學生。為切實做好“后半篇文章”,我市堅持“嚴管”與“厚愛”并重,推行“定期培訓、結對幫帶、跟班輪崗、工作例會、管理考核、關心關愛”六項制度,著力構建多元化、立體式培養、管理和保障機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從2022年開始,我市每年單列經費120多萬元,按照市級每年1次、縣級每半年1次、鄉鎮(街道)每季度1次對到村工作大學生開展集中培訓。內容涉及鄉村振興、黨建村務、財會業務、“三資”管理等,聘請專職教師、業務骨干、鄉村干部進行授課,同步打造40多個實操實訓基地,把課堂延伸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通過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到村工作大學生掌握好鄉村工作技能。同時,我市統籌安排到村工作大學生到縣(市、區)直部門、鄉鎮(街道)“5辦1站2中心”,在黨政綜合、經濟發展等9個崗位有計劃地開展跟班學習、輪崗歷練。
為幫助到村工作大學生進一步融入基層,盡快熟悉掌握農村工作,我市還實行結對幫帶,每名到村工作大學生與1名縣鄉領導、1名村黨組織書記、1名鄉鎮農經人員、1名農村致富帶頭人、1名網格員組成“多對一”幫帶對子,幫帶人員立足崗位制定幫帶計劃,通過跟班工作、調研走訪、現場指導等方式,盡快讓到村工作大學生熟悉工作,不斷提升為民辦事能力。
為更好地改善到村工作大學生工作生活條件,全市非縣(區)政府所在地的59個鄉鎮(街道),統一為到村工作大學生提供住宿,建立“關心關愛工作室”,配備電腦、圖書、運動器材等,購置交通工具或發放交通補貼,并辦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同時,著眼到村工作大學生婚戀問題,各縣(市、區)委組織部還積極協調工會、婦聯,舉辦相親聯誼活動,以“安家”促“安心”。
聚焦新興領域
激發黨建活力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加強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要求,積極應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新形勢新任務,在組織管理、體系覆蓋、融合創新、治理作用等方面持續用力,努力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組織推動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抓實見效,為我市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加強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建設。建立組織部門指導、兩新工委主抓的工作機制,明確“六有”建設標準,采取“建管用”三步法,推動市直黨建工作指導員分組進站開展工作。扎實開展市縣兩級黨建工作指導員到期重新選派工作,進一步強化星級化考評,助推提升兩新領域黨建工作水平。
加大“暖心驛站”建設力度。積極構建“聯動縣鄉示范建”“協同工會合力建”“重點領域單獨建”等機制,推動“暖心驛站”建設,由組織部門推動建立的12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愛心驛站、1家代駕企業愛心驛站被省總工會命名為省級“工會愛心驛站”,初步形成讓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的廣覆蓋、多層次、實用化的服務陣地體系。
打造新就業群體黨建品牌。圍繞“新新相融”黨建品牌建設,壓實行業黨委職責,堅持“一行一品”,在全市打造快遞行業“紅速先鋒”、網約車行業“紅色里程”等黨建品牌。懷仁市以建設陶瓷e鎮為契機,通過“建強黨的組織、培育黨員骨干、整合資源力量”等工作措施,推動陶瓷電商行業發展迅速。應縣以建設“司機之家”為依托,采取強化組織覆蓋、陣地覆蓋、工作覆蓋“三個覆蓋”,解決貨車司機群體管理銜接難、活動開展難、服務保障差等問題。
黨旗獵獵指引前進方向,初心如磐鑄就偉大夢想。一系列扎實的舉措,一項項喜人的成就,凸顯著我市黨建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績。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篇章,讓黨的光輝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記者:武躍林
編輯:李 悅
—– 來源 —–
朔州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