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展風采 匠心永駐續華章——《時代風采》黨建電視欄目創辦30周年綜述
《時代風采》黨建電視欄目錄制現場
《時代風采》黨建電視欄目記錄的部分先鋒模范
有這樣一檔黨建電視欄目,陪伴泉城廣大黨員度過了30個春秋,展現了不同時代黨員的風采,引領著黨員成長進步。1994年的泉城濟南,《時代風采》黨建電視欄目來到大家身邊。
弘揚時代先鋒、展示黨員風采、評說熱門話題、傳遞知識信息,在及時傳達黨的聲音,積極回應基層黨員干部新期待,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時代風采》黨建電視欄目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0年來,她如一首正氣歌,唱響發展主旋律,奏出時代最強音。多年來,集中宣傳了一大批各條戰線涌現出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為濟南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時代風采》黨建電視欄目由濟南市委組織部主辦,原名為《黨的生活》,市黨員教育中心、濟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承辦,2001年7月改名為《時代風采》。欄目固定每周五18時32分在濟南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每期6分鐘。開播30年來,共制作播出節目870多期,總時長1萬多分鐘,累計宣傳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事跡1500多個,已經成為濟南市宣傳黨建工作的重要陣地、展示黨員風采的主要窗口。先后在中組部觀摩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獎,并被中廣協、中影協評為“展現輝煌”全國電視紀實類金牌欄目。
城市因人而閃亮,時代因我而精彩。一個個勤政為民的共產黨員、一個個奮發有為的先進集體,無不以大寫的人生抒發著對黨的赤膽忠誠,展示了這個時代的風采。
回望這30年,《時代風采》曾記錄了這樣一群人:40年如一日服務在社區一線的社區書記田象霞,打造黃河岸邊“番茄王國”的吳景春,從“打工妹”成長為人大代表的張海燕,放棄縣城穩定工作返鄉繼承父業的鄉村醫生房永臣,精益求精從農民工華麗轉身成為“全國冠軍”的劉順卿,照顧無親無故癱瘓老人36年的房澤秋,徒手爬樓火場救人的“濟南超人”許亮……他們奮戰在各行各業,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無私的奉獻,英勇的舉動溫暖感動著這座充滿激情與愛的城市。
回望這30年,《時代風采》記錄了這樣一些事:為貫徹落實“項目深化年”部署要求,策劃開設了《奮斗者說》專欄,集中展現奮斗在一線的黨員風采,激發了廣大黨員干事創業激情;為提升黨員干部基層治理能力,聚焦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優秀社區工作者,開設《在一起》專欄,為基層干部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鑒的工作方法,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營造了“崇尚榜樣、學習榜樣、爭做榜樣”的濃厚氛圍……
回望這30年,《時代風采》記錄了這樣一批基層黨建成果:圍繞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濟南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結合基層黨建和組織工作實際,策劃拍攝了《奮進新征程 譜寫新篇章——區縣組織部長系列訪談》6集系列片;聚焦全市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制作播出了《解讀濟南村社區“兩委”換屆政策》專題培訓片;反映公安系統黨員典型的《排爆專家張保國》等專題片得到社會各界的熱議和好評。
回顧這30年,《時代風采》將鏡頭聚焦基層、聚焦先進、聚焦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聚焦城市的光和熱,集中展現了濟南廣大黨員干部凝心聚力謀發展、無私奉獻為人民的精神風貌,真實反映了濟南政治、經濟、文化、民生保障、城市發展等各條戰線所取得的豐碩成績,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使《時代風采》黨建電視欄目成為廣大黨員和社會各界堅定信仰、開闊視野、增長經驗、凝聚力量的平臺。
30年來,《時代風采》主創人員工作在節目創作的一線,也站在受教育的最前沿。在拍攝制作過程中,他們無數次被黨員典型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所感染,無數次為基層黨組織的拼搏和奮斗所折服,無數次感動落淚,無數次感到斗志昂揚、激情澎湃。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如今,《時代風采》已經邁入而立之年,站在新的趕考路上,主創人員將秉持初心、飽含熱情,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開啟欄目的下一個十年。未來的《時代風采》,將會以更為聚焦、更有深度、更加開放、更具特色、更易傳播的全新姿態,展現在觀眾面前,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讓榜樣的力量深入人心、薪火相傳,讓濟南市黨員教育和黨建宣傳綻放出新的光彩。(記者 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