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賦能 領跑農業發展新“稻”路(黨建引領農業現代化)
來源:【淳安融媒體中心】
記者 胡璇 繆燁 王鴻儒 見習記者 余長鋒
通訊員 葉可然
“稻浪金波涌,谷粒滿倉盈”。眼下正值水稻豐收時節,在汾口鎮茅屏村的百畝稻田里,微風拂過激起層層稻浪,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泥土的芬芳夾雜著稻谷的清香。這一派豐收景象,正是近年來汾口鎮做足做優“一粒米”文章,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倉稟實、農業興、農民富,一條“產業共融、全域共富”的田園汾口新“稻”路正越走越寬。
走進基地內,收割、打包、搬運……村民們正忙著搶收稻谷,享受豐收的喜悅。在地形開闊的地方,村里還調來了收割機,加速推進水稻收割作業。汾口鎮茅屏村黨支部書記汪宏剛告訴記者,這次的大豐收是和周邊村抱團發展的結果。
為破解閑置土地多、分散且利用率低的問題,2021年,茅屏村、魯村村、云林村和禾田村四個地域相鄰村探索黨建聯建機制,組建四村產業聯盟,啟動1313畝永久基本農田連片整治,從農戶手里以600元每畝的價格統一流轉土地,打包后通過企業租賃、村級代管等方式種植水稻。
企業在租賃土地后,會委托種植大戶進行統一種植管理,再由企業負責銷售。同時,還可以吸引外地游客來村開展農事體驗、親子研學活動,拓寬收入渠道。這種合作經營方式,在解決種植大戶后顧之憂的同時,進一步幫助村集體、村民增收,跑出了富民強村“加速度”。
糧食遇豐收,稻谷加工忙。當前,汾口鎮新建的現代化、規模化農事服務中心正在加快設備進場,安裝調試,目前項目進度已達90%。這是汾口鎮以“田園小城市”為發展目標打造的又一亮眼成果,投入使用后將徹底結束本地無法大規模加工稻谷的歷史,帶動產業發展和村民增收。
作為“浙西糧倉”,近年來,汾口鎮在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做好糧食擴產增收的同時,積極推廣“稻蛙”“稻鱉”“稻耕研學農旅”等模式,把“種養”和“種旅”有機結合,實現一畝多收、一畝多產。下一步,汾口鎮將繼續錨定農業產業“接二連三”目標,發揮黨建聯建作用,推廣“稻 N”綜合種養示范區建設,深化農文旅融合的“稻立方”產業IP和稻田特色黨建品牌打造,充分挖掘“稻田不止一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從現代化農業生產到農文旅融合的新跨越。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義永華 王志仙
本文來自【淳安融媒體中心】,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