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奏好育人“三部曲”(黨建引領育新人)
齊魯理工學院智能制造與控制學院黨支部第一黨小組開展智能制造控制系統優化策略研究。 學校供圖
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人民醫院病房里,醫生、病友都說扎西邊覺大爺有福氣,夸陪護的“布”(藏語意為兒子)照顧老人細致周到。扎西邊覺卻笑著說:“這不是‘布’,是第一書記。”
這位第一書記名叫趙繼鵬,2017年7月畢業于齊魯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在校期間,他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如今就職于林芝工布江達縣農業農村和科技水利局,不久前被評為縣“先進駐村工作隊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面對時代提出的新命題,齊魯理工學院聚焦立德樹人抓黨建,精心實施以身示范、以德為先和以文化人“三大工程”,取得顯著成效。日前,教育部公布第四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遴選結果,全國共有10所高校被評為“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齊魯理工學院是山東唯一入圍高校,也是入選單位中唯一的民辦高校。
以身示范,給育人增添情懷
“如果沒有學校的資助和幫扶,我就沒有幸福的今天。”齊魯理工學院機電工程學院2015級畢業生蘇南回憶自己成長經歷時動情地說。她來自安徽省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因為家庭變故,出生沒幾天就被好心人領養了。她命運多舛,從小與養父相依為命,后來養父患病去世,在她心灰意冷的時候,是學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生活上有學校資助她,精神上有黨員教師們鼓勵她,使她堅持完成學業并順利就業。
“不讓一名學子因貧困輟學,不讓一個家庭因貧困無望。”這是齊魯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常翠鳴自辦學起就立下的信念。正是因為這種信仰和情懷,常翠鳴設立專項助學基金,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設“綠色通道”;自辦學以來,每年自籌資金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近年來設立校長獎學金,每年自籌2000余萬元作為助學、獎學基金,目前已累計資助5萬余人。
“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讓黨建有溫度,是近年來我校聚焦立德樹人抓黨建的一個顯著特點。”齊魯理工學院黨委書記徐淑鳳表示,學校對黨建投入逐年攀升,5年前年支出50萬元,3年前年支出200萬元,2023年支出達398萬元。學校31個黨支部全都建有標準化的黨員活動室,為黨組織書記每月發放黨建工作津貼,全力為黨建工作提供“銳矛”“厚盾”。
“今天,在我校,‘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有困難找黨員’已經成為一種新氣象。”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該校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黨支部書記李新軍說。
截至目前,學校獲批3個國家級、8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4門國家級、30門省級一流課程,主要負責人黨員占比達94%。
以德為先,給育人注入力量
齊魯理工學院2017級護理學專業畢業生李志遠就職于陜西省寶雞市消防救援支隊。入職一年時間里,他成功處置火災10余起,營救和援助被困群眾20余人,被稱為“消防救援隊的活雷鋒”。李志遠說:“人有德如同金子有光,有光才能照亮人生之路。我做人和做事的道德準則都是在母校樹立起來的。”
多年來,該校堅持黨建引領,牢固確立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健全完善德育體系,近3年投入上千萬元,建設山東省黨史館、齊魯文化館、稷下學宮、孔子學堂、流動主題展廳,并把思政課堂搬到這里,利用這些豐富資源建成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主陣地。目前,已有12.5萬人次在這里接受教育洗禮。
為了提高德育效果,該校將大學生德育工作作為主要任務納入黨建工作體系,從政治學習、思想教育、道德修養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把培育過程中的德育表現和成效作為發展大學生黨員的主要標準,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對大學生德育的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該校注重加強道德實踐,廣泛開展以德育為主基調的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建立德育社會實踐基地149個,連續4年被評為“山東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一支團隊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
以文化人,讓育人更有底蘊
一進齊魯理工學院,便看到“四知”廣場。它的命名來源于該校“知學、知道、知善、知美”的“四知”校訓。
該校構建起“四知、五融、六協同”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工作體系,融合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學涯輔導、智慧服務、養成教育五大職能,協同主題場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警務室、校醫院、生活服務中心六大功能區,使學生社區成為學生交流、學習、生活的現代化空間,讓學生浸染在濃濃的文化氛圍里。
近年來,齊魯理工學院把以文化人作為黨建引領的基礎工程來抓,成立齊魯文化研究院,開設“齊魯文化精神”系列課程,建設孔子學堂,開辦杏壇大講壇,舉辦齊魯文化節,推進以齊魯文化為底蘊的養成教育,全力培養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以“仁”為體、以“智”為用、有齊風魯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前,“齊魯文化精神”獲批省級一流課程、一流教材和課程思政示范項目。
該校還有一道風景,那就是紅色文化,集中體現在“五紅”上:護紅旗,從建校起就高標準建設學校國旗護衛隊,讓國旗高揚在每名師生心中;唱紅歌,每年舉辦萬人紅歌大合唱,點燃師生愛國激情;辦紅展,策劃“光輝歷程——黨史展”和“紅色記憶——建黨老照片”主題展;訪紅址,每年組織學生到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育紅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十大行動”,讓黨史學習教育走心走深走實。學生劉榮、張苗苗被選入“山東省高校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巡回報告團”。
“脫下學士服,拿起鐮刀鋤。”2017屆畢業生楊正中在入職報到的第十天,便主動請纓到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馬投澗鎮郭賀駝村擔任第一書記,奮斗500多個日日夜夜,讓這個貧困山村摘帽脫貧換新顏,被評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近年來,齊魯理工學院依托鄉村、社區、企業等先進文化實踐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共建活動,使學生在參觀體驗、調查研究、社會服務中,領悟、體驗和弘揚勞模精神,涌現出扎根西藏駐村第一書記趙繼鵬、“感動安陽年度人物”楊正中等時代新人。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06日 第01版
作者:本報記者 于珍 通訊員 張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