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東營市黨建工作綜述(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紀實)
愛東營訊仲夏之月,萬物方盛。在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在項目建設的第一線,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到處飄揚著鮮紅的黨旗,活躍著黨員干部的身影。
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個高于”,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向上向好態勢……今年年初,東營市2023年度綜合表彰暨高質量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大會吹響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全市上下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推動黨建工作全面提標提質提速提效,為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深學細悟、篤信篤行,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
思想引領航向,旗幟凝聚力量。
為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我市深入實施凝心鑄魂行動,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專題黨課等制度,深化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突出學好主課必修課,今年以來舉辦主體班次10期、培訓552人次,專門開設兩期培訓班,專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先后組織270余名學員赴紅旗渠等開展現場教學。強化鄉鎮黨校分類管理、整體提升,深入開展“發現榜樣”“我來講黨課”“我和我的支部”活動,不斷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發表重要講話,為山東發展把航定向。全市上下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熱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研討、黨校主體班次培訓、主題黨日學習等方式,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與視察東營重要指示要求聯系起來學、融會貫通悟,在反復重溫、對標對表中進一步增強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當前,黨紀學習教育正在深入開展,我市建立“一章節一解讀一案例一研討一檢視”學習機制,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納入學習內容,將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列入縣處級干部進修班等主體班次,召開全市警示教育會,組織黨員干部到市廉政教育展廳等陣地實地接受教育120場次、4800余人次,紀檢工作骨干、駐村“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等對農村、兩新組織等基層黨組織開展專題輔導80余場次,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黨紀學習教育的淬煉洗禮中,強化了紀律意識,提高了免疫能力,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日常自覺。
選賢任能、激勵擔當,建設堪當發展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事業需要干部,干部在事業中成長。
今年以來,市委牢固樹立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部署實施“百千萬”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構筑多向發力的系統化激勵賦能機制,推動干部干事創業的導向更鮮明、動力更強勁、活力更充沛。
選好人、用對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勵。市委鮮明提出“五個大力”選人用人導向,推動建立干部政治素質、履職能力、監督信息“3本檔案”,精準科學選用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與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公務員考核體系互通、過程互動、結果互用,實現考人、考事、考實績深度融合;升級打造具有東營特色的公務員專項考核3.0版,聚焦加快突破鹽堿地綜合利用模式創新等6項關鍵性引領性重點任務進行專事???,引導干部在服務“國之大者”中當先鋒、打頭陣。
發展每前進一步,干部能力也要提升一層。
——著力把干部放到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鍛煉、放到關鍵吃勁崗位歷練,實施“百名干部一線優培計劃”,從全市選派100名干部駐點包靠市級以上重點項目,10名縣鄉干部到應急、信訪等市直部門跟崗鍛煉,4名干部到鄉鎮(街道)掛職;試點推行年輕干部“比選競進”專項行動,通過公開比選方式,選拔8名年輕干部到領導崗位試崗鍛煉。
——著力培養具有專業化能力的領導干部和提升領導干部的專業化能力,實施“千名干部專業賦能計劃”,分領域、分層級建立1000人左右的專業干部信息庫,定期組織赴國內重點高校、專業培訓機構培訓實訓,有針對性地安排到領導崗位試崗歷練。
——著力以全員素質提升匹配高質量發展需要,實施“萬名干部素質提升計劃”,集中推進“履職精業”“知識更新”“四下基層”“明規正行”四大行動,持續開展“創新實干、事爭一流”系列專題培訓。
以質為先、強基固本,嚴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體系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聚焦服務推動打造“三個升級版”,將質量意識、質量把控貫穿基層黨建各方面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作出了“拓寬共同富裕路徑,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的重要指示要求。我市扎實推進黨建引領共富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村黨組織“跨村聯建”,積極探索成立共富公司等實踐路徑,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關心關愛”“協同推進”4項機制,實施基層干部共富能力提升計劃,按照“老帶新、強帶弱”的思路確定強村與后進村黨組織書記結對幫帶245對,開展市縣下派干部組團幫扶,謀劃產業項目210余項,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為創建共同富裕先行區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圍繞“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家園”,全市上下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幸福家園建設,今年著眼構建“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開展“百個示范小區引領、百個薄弱小區整治”行動,確定一批示范小區和薄弱小區重點提升;著眼破解制約居民小區治理的突出問題,深化黨建引領居民小區公共收益清理規范專項行動,累計清理公共用房341處、5萬余平方米,組織實施便民項目1700余個;著眼搭建共治共享平臺,持續開展社區黨組織領辦公益市集,以“新能人”牽頭組建社區社會組織472個;著眼提升服務群眾水平,構建“幸福到家”為民服務體系,建立“商業合伙人”“物業合伙人”“公益合伙人”三支隊伍。
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我市不斷健全完善“兩企三新”黨建工作管理體制,聚焦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園區黨建“整園提升”行動,扎實推進新能源、高端化工、醫藥等8條標志性產業鏈黨組織建設;完善“黨建惠企”工作機制,深化“千名干部進企業、百個部門進工地”活動,宣傳惠企政策1.3萬余次,幫助企業辦理項目能評審批、供地審批等手續130余次;實施“行動支部”建設專項行動,在為期3個月以上的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專班、臨時工作機構成立“行動支部”132個,黨旗在“行動”一線高高飄揚。
求賢若渴、廣聚英才,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節點
千秋大業,人才為本。
在全省率先啟動人才引領“四鏈”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黃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節點,在全域啟動人才引領縣域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引領型開發區建設的過程中,東營區入選全省試點……我市勇于先試先行、不斷創新推進,人才工作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態勢,“黃河入海·才聚東營”人才品牌越擦越亮。
聚力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按照“一鏈條一平臺一院士多團隊”工作思路,積極打造引領型平臺,支持國家鹽堿地中心打造科技創新聯合體,引進匡廷云、種康、曹曉風等10余位院士,成立院士工作站3處,被省委、省政府評選為“山東人才工作表現突出單位”,引進徐春明院士領銜建設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同步建設中試基地,與30余家地方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落實“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完善書記、市長擔任“雙組長”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成立市委人才發展服務中心、山東黃河三角洲人才發展集團,黨管人才工作體系不斷健全,新時代人才工作市場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積極盤活教育資源,建成市域產教融合共同體41個,組建全國資源型高校人才科技聯盟;布局建設國家級先進橡膠材料與高端綠色輪胎研究院等高能級平臺8個;依托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布局總投資55億元的關鍵項目9個;創新實施油地人才“金橋工程”,32名油田專家參與地方企業技術服務帶動增收1.4億元。2023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83家,“四鏈”融合主體不斷培育壯大。
舉全市之力吸引匯聚八方英才。做大人才“同城朋友圈”,以國際視野“搶灘布陣”,在海內外10大重點引才片區布局建設人才工作站16處,2023年引進高層次人才398人。實施青年人才專項引才計劃、高端技能人才培養和“金藍領”聚才提升計劃,常態化舉辦“東營——名校人才直通車”等引才活動,去年以來引進大學生3.83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64萬人。
牢記囑托擔使命,奮楫揚帆啟新程。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加壓奮進、拼搏進取,以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新成效,為加快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 關晨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