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企業“融合” 鄉村、社區“蝶變”——江蘇太倉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新華社南京9月10日電 題:產業鏈企業“融合” 鄉村、社區“蝶變”——江蘇太倉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沈汝發
成立黨建聯盟,推動產業鏈企業“融合”共贏;黨建引領,帶動傳統農業村“蝶變”、老舊小區改造“新生”……江蘇太倉市近年來推動黨建惠企、惠農、惠民,以高質量黨建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個園區的產業鏈“融合”
10日,江蘇點石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內,科研人員緊張有序地開展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攻關。成立三年來,該公司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走出一條自主科研之路。
“我們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黨建引領。”江蘇點石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趙運生說,入駐太倉中德創新園·航空產業園后,公司第一時間成立黨組織,加入航空航天產業黨建聯盟,與上海交大、西工大等院校和蘇州華易航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產學研項目合作,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融合”共贏。
據產業園黨支部書記王善才介紹,2021年,太倉成立了航空航天產業黨建聯盟,搭建博士論壇、書記圓桌匯等平臺,牽線4家金融機構與航空企業簽訂金融惠企服務,為企業授信1.7億元。同時,開展黨建惠企服務先鋒行動,建立紅色引航員掛鉤聯系制度,對接產業鏈企業100余家,收集、解決問題訴求近百條。
一個傳統農業村的“蝶變”
大棚里瓜果飄香,村民們快速分揀采摘;直播間里助農主播們上架銷售特色農產品……太倉市城廂鎮新農村的鄉村振興畫卷在黨建引領下正徐徐展開。
兩年前,新農村還是一個傳統農業村,以種植小麥、水稻為主,發展模式單一,收入薄弱。新農村黨委在走訪調研后,決定圍繞精品花卉、優質果蔬種植,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事業要發展,團隊至關重要。”村黨委書記何曉東說,新農村打造了一支以“90后”“00后”的選調生、村干部、年輕黨員為主的管理隊伍,一起探索合作社的新模式,帶動全村人增收致富。
產業靠技術團隊,僅一年就實現年產盆花50萬盆、蔬果91.2噸。銷售開拓“線上 線下”雙線營銷。
在村黨委的帶領下,新農村的大棚種植、電商銷售、村企合作等新興產業模式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截至目前,帶動村民就業158人,實現人均增收超3萬元。
一個老舊小區的“新生”
小區停車“見縫插針”、消防安全“膽戰心驚”……建于2003年的大慶錦繡新城小區,是太倉市最大的商品房小區,也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
“為了滿足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我們社區黨總支啟動了這一小區的自主更新改造。”婁江社區黨總支書記陸雯雯說,引導小區成立了物業和業委會聯合黨支部,發揮黨支部在小區改造工程中的主體牽頭作用。
黨員干部在自主更新改造中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改造初期,組建了由黨員志愿者、網格員等構成的100余支隊伍,在一周內實現民意征集全覆蓋。159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常態化組織“日巡”“夜巡”活動,動態監督施工現場質量。設立自主更新辦公室,由黨員志愿者“坐班”,讓居民不出小區就能表達意見。
大慶錦繡新城小區自主更新改造以后,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累計改造、新增小區停車位3900多個,雨污管道、消防、監控設施改造完成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