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綠春:探索“黨建+”模式強邊固防(云南綠春邊境防護欄項目工程)
云南綠春:探索“黨建 ”模式強邊固防
云南綠春:探索“黨建 ”模式強邊固防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云南省25個邊境縣、紅河州3個邊境縣之一,與越南萊州省勐諜縣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是哈尼、彝、瑤、傣、拉祜、漢等多民族聚居地。
2020年來,綠春縣立足邊疆民族山區特殊縣情,探索“黨建 ”模式強邊固防,不斷夯實邊疆黨建基礎,筑牢國門黨建鋼鐵防線,維護邊疆和諧穩定發展。
“黨建 固本強基” 夯實基礎組織振興
綠春縣以深入實施邊疆黨建長廊“153”工程為抓手,扎實推進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員學習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夯實基層黨組織堡壘。以鞏固執政基礎強邊固防為目標,實施“村村廣播響、戶戶紅旗飄”工程,組織開展“黨課開講啦”“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主題黨日活動,凝聚黨員群眾共識,提升黨員群眾素質,增強基層黨組織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以推進鄉村組織振興為政治功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厚植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
“黨建 聯防聯控” 筑牢防線守土固邊
綠春縣積極建立抵邊村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網格黨支部 黨員中心戶 邊民”的網格化管理模式,以村(居)民小組為基本網絡,村(社區)“兩委”干部擔任網格長,定期遍訪邊民,解決實際困難。加快推進平安建設。建立邊境警務室、群眾信訪室和糾紛調處室各7個,組建聯防聯控應急分隊7支,配備25名界務員、306名護邊員、823名網格信息員,實現每1公里至少有2名人員巡邊、護邊,深入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社、平安村寨等創建工作。
云南綠春:探索“黨建 ”模式強邊固防
云南綠春:探索“黨建 ”模式強邊固防
云南綠春:探索“黨建 ”模式強邊固防
“黨建 產業振興” 促農增收鄉村振興
2020年以來,累計全縣培育利益聯結新型經營主體106個,覆蓋帶動貧困戶22542戶105923人。加快推進落實茶葉加工廠、村級光伏電站等貧困村集體經濟項目落地見效,落實“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面積1.3萬畝,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48座,覆蓋70個貧困村,平均每個村發電收益4.3萬元。??祖偱l柎鍖嵤笆痉痘?合作社 貧困戶 茶葉企業”的發展思路,紅河供電局出資為合作社幫建茶葉加工廠,日加工鮮葉量達3000斤,通過創新分配機制,促進貧困戶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創建了產業扶貧的“牛鞏路徑”。半坡鄉二甫新村立足邊境特色產業,探索“黨組織 編織協會 農戶”的模式,以鼓凳編織為主導產業的二甫新村基本實現了“戶戶有產業”的目標,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2600元。
“黨建 基層治理” 維護邊境和諧穩定
深入推動“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見成效。持續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五愛教育”亮點紛呈,邊境村寨“戶戶紅旗飄”工程蔚然成風,全面推進依法治縣,扎實開展“六五”法治宣傳教育、邊境地區綜合整治、毒品綜合整治、愛民固邊創建,構建了和諧綠春發展環境,農村毒品蔓延勢頭得到遏制,維護了社會主義法制的尊嚴。深入推動“抓黨建促宗教治理”見成效。認真貫徹落實抓黨建促農村宗教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村村響”廣播、宣傳欄、文化墻等載體抓黨建促宗教治理顯成效,廣泛宣傳民族宗教政策,深化黨員群眾對民族宗教政策的認識;結合“153”邊境黨建長廊工程,鞏固提升示范型較強的19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打造153公里邊境線和國道219公路沿線為主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形成以縣城為中心覆蓋鄉村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圈”,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聯盟”,建設中越邊境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協作村寨”,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擴面,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宗教和順。深入推動“抓黨建促疫情防控”見成效。壓實縣、鄉、村、組四級網格化管理組織領導責任體系,嚴防死守各個卡點,管控好重點人群,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精準防控。嚴格落實掃碼登記申報制度,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工作,教育引導廣大群眾進一步提高自身防護意識。壓實黨政軍警民聯防聯控24小時管控措施,加強重點環節防控,織密織牢邊境、村社、境外疫情“三張”防控網,堅決守好國門。
云南網通訊員 盧玉華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