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柳灣村:黨建引領顯成效 鄉村振興添活力(黨建引領促發展 鄉村振興譜新篇)
來源:【銀川新聞網】
銀川新聞網訊(記者 李鯤鵬)近年來,靈武市臨河鎮紅柳灣村堅持把助農增收作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聯農帶農上狠下功夫、持續用力,引導支持經營主體與廣大農戶通過產業聯動、就業務工、入股分紅、土地流轉、社會化服務等多種方式,建立聯農帶農富農利益聯結機制,注重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與轄區企業建立“村企共建”模式,促農增收動力更加強勁,鄉村振興活力持續迸發。
紅柳灣村共有291戶893人,轄4個村民小組,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0元。2013年整村拆遷后,很多村民分散居住,土地撂荒、村民收入低、黨員教育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接踵而至。
近年來,紅柳灣村乘蒙牛百億集群落戶的東風,點亮“紅柳星火”黨建品牌,著力強組織、興產業、育人才、惠民生、重治理,直面痛點難點,依托黨員“三亮三定三積分”工作機制,探索黨員中心戶“凝心”工程,織密四級管理網。7名黨員“中心戶”輻射帶動40名黨員認領崗位32個,作出承諾96條,在支部與黨員間加上一把管理監督的“鎖”,在黨員與群眾間架起一座連心的“橋”,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村黨支部獲評銀川市及靈武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在選人用人和人才培養方面,紅柳灣村通過“導師幫帶”搭建鄉土人才孵化平臺,培育32名“新農人”,打造推動村級產業發展的“第一梯隊”;遍訪24名“四個一批”人才,從中選拔村黨支部副書記、選聘“名譽村長”,形成“能人帶眾人、眾人變能人”的人才格局,煥發出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
紅柳灣村還打破多年來“人養地”的窘境,盤活撂荒地1600余畝,緊盯臨港園區需求,打造集餐飲、倉儲、停車等功能于一體的企業服務商圈,輸出勞動力498人,走出了村、企、民多方受益的新路子,掀起了群眾回村就業創業的熱潮,原先的“經濟薄弱村”也成功摘帽,3年內集體經濟翻了六番,2023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08萬元。
此外,村里還整合綜治干部、黨員、鄉賢等多方力量,發揮“空港義警”作用,矛盾糾紛化解率100%,獲評銀川市“一級無毒村”。通過“紅色物業”助力人居環境持續優化,村規民約成為村莊治理的普遍共識,“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逐漸豐富,文明新風成為鄉村振興“軟實力”。
【責任編輯:張宇之】
本文來自【銀川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