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在“大思政”體系中更好發揮主力軍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把“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作為教育強國“六力特質”的第一位進行深刻闡述,對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作出戰略部署,為我們面向新形勢新任務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共青團是高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動員引領青年師生建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的主力軍,是黨領導的“大思政”體系中一支兼具戰斗力和生機活力的重要力量,在落實大會精神中發揮著關鍵獨特作用。武漢大學黨委將一體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共青團工作擺在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化黨建帶團建制度機制,著力帶強團的政治建設和作用發揮,帶強青年師生思想政治引領,帶強“五育融合”特色實踐育人,帶強青年科創助力有組織科研,推動共青團工作在全面融入“雙一流”建設、全方位賦能“大思政”體系中實現內涵式發展。
著力深化制度供給,帶強團的政治建設和作用發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建設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完善黨建帶團建制度體系是其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學校黨委健全全面領導共青團工作的制度體系,對黨委常委會及時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定期專題研究共青團工作作出制度安排,制定修訂全面加強高校青年工作等系列制度文件,對領導共青團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制度固化,進一步筑牢黨建帶團建“四梁八柱”。在全面從嚴治黨框架下健全全面從嚴治團工作制度,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成效作為首要標準,加強對高校團干部的實績考察、日常監督、關鍵環節監督,創新運用“機動巡視”、“回頭看”等方式,更加精準對校團委開展政治巡視,定期督促整改落實;把院級共青團工作納入分黨委抓黨建工作考核指標和二級單位年度考核指標,作為內部巡視重要內容。選優配強專兼掛團干部隊伍,把團干部納入學校年輕干部隊伍統籌管理,將團干部培訓納入學校干部培訓計劃,結合落實管理干部“一線規則”,從嚴要求團干部深入青年師生,辦好“校領導接待日”、“模擬政協”等,把聯系服務青年落到實處,切實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強化黨建對學生會組織改革的引領作用,在團學組織和學生社團中推廣設立功能型黨、團支部,把支部建設成為加強學生骨干政治鍛造、實施好“我為同學辦實事”項目的堅強戰斗堡壘。
著力深化長效機制,帶強青年師生思想政治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武漢大學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隊師生代表的重要回信中,對一代代武大青年堅持四十年參加南北極科考、“用國家的大事業磨礪青年人的真本領”的信念和行動給予充分肯定,為我們加強青年師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最寶貴指引、最珍貴教材。學校黨委把加強青年師生政治引領作為對各級團組織的首要要求,創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常態長效機制,用好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充分發揮珞珈紅色資源育人功能,廣泛開拓“大事業磨礪真本領”感悟載體,使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成為武大青年的高度自覺。著力加強青年政治骨干培養,抓住學校入選“青馬工程”全國聯培高校工作契機,依托馬克思主義“A ”學科優勢,推進學?!扒囫R工程”提質擴面,高位協調組織部門、學工部門、教學部門共同參與,打通課程教學、學位授予等環節,深化“雙學位”培養模式,持續完善校院兩級培養體系,讓追求政治進步、投身基層一線成為青馬學子的價值追求。以優勢學科賦能理論武裝,將共青團工作納入學?!按笏颊n”建設格局和“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建強用好以國家級人才為主體、涵蓋各學科的青年人才宣講團,開展“專業味”十足的理論宣講,引導學生認識到所學專業與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結合點,協同加強對青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的政治引領。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銜接貫通,落實好學校黨委《推薦優秀團員作黨的發展對象工作條例》,將“推優”入黨工作納入學校黨員發展工作規劃,不斷提升團員入黨推優全覆蓋工作質量;在重大節點舉辦黨、團、隊聯合儀式教育,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出組織探索。
著力深化平臺構建,帶強“五育融合”特色實踐育人。學校黨委將校團委納入學校立德樹人統攬性工程——“時代新人鑄魂工程”領導小組,明確作為學校實踐育人、美育浸潤工作的牽頭單位,要求共青團在“五育并舉”特色實踐育人體系中當好“施工隊長”,在增強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中找準定位、擔當有為。建強“數智化”平臺,協調打通校內外數據和技術資源,進一步深化“第二課堂成績單”信息化平臺建設和運用,為學生提供“一站式”的活動參與和成效評估平臺,助力實踐育人提質增效。豐富特色育人載體,開展勞動教育系列專項實踐、國際勝任力培訓班、到西部基層就業出征儀式、選調生返校培訓班等活動,組織青年師生廣泛參與招生宣傳、校園文化建設、關愛畢業生和青年校友等工作,打造從“入校前”延續到“畢業后”的“五育融合”育人全鏈條。創新實施“珞英計劃”,要求共青團落實好學校黨委與湖北省直機關工委等單位簽訂的青年工作合作協議,加強與地方、企業、學校等團組織的協同聯動,建立實踐育人基地和產學研對接渠道,實現推薦學生實習實踐就業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兩促進”。發揮美育獨特功能,要求共青團高水平實施好《武漢大學美育浸潤行動實施細則》,擦亮“櫻花詩賽”、“珞珈金秋藝術節”、“發現學科美”等特色美育品牌,打造更多美育文化精品力作,促進美育在構建感性認同、促進理性認同中發揮育人效能。
著力深化協同聯動,帶強青年科創助力有組織科研。青年是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高等教育是重要結合點,共青團工作是重要推動力。學校黨委著力發揮共青團先鋒力量、橋梁紐帶作用,要求各級團組織充分依托綜合性大學交叉學科建設優勢,更好動員引領青年師生在勤學苦練、扎實攻關中增強科創報國本領。開展夯實“硬基礎”的學業輔導,組建“學海領航團”,提供跨學科學習引導、專業課程輔導、“數智化”工具教學和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主動用好交叉學科資源,掌握人工智能等新工具,成長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組織解決“真問題”的專業實習,邀請各學院青年教師和校友專家組建“科創實踐教練團”,以“揭榜掛帥”專項實踐活動為牽引,圍繞國家戰略需求與人才培養需要的結合點命題,指導學生跨學科組隊、面向實際問題開展專業實習和課外科研,在“走出去”的交流碰撞中找差距、明方向,為在“第一課堂”的自主學習、多元學習提供堅實支撐,以解決真問題促進練就真本領。搭建瞄準“卡脖子”的科創平臺,圍繞助力攻克“卡脖子”難題、開展有組織科研,構建從“科技文化節”、“青創訓練營”等群眾性科創活動、到“挑戰杯”“創青春”等競賽類科創活動、再到參與國家實際科研項目的“階梯型”青年科創平臺體系,遴選托舉真正的青年“硬科技”團隊,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青春貢獻。
建設教育強國,宏偉藍圖催人奮進,青春建功正當其時。武漢大學黨委將把認真學習貫徹大會精神同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師生的重要回信精神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在“大思政”體系中的主力軍作用和在支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動員引領青年師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在新征程上奮力答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武大何為”的時代答卷。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