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黨建“清風”勁吹,“后浪”奔涌逐夢(清風勁吹什么意思)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審議了《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和加強黨對高等學校全面領導的重要舉措,對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教育強則國家強,在當前的新發展階段,要緊緊抓牢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夯實人才基礎。
黨建為先,引領“清明”政風,培育基層組織“紅色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高校的黨建工作是高校思想建設的主要抓手,要將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推動高校黨建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確保黨的各項政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強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學習教育等活動形式,讓“紅色教育”入心入腦;圍繞學生群眾的思想核心,發揮優秀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紅色旗幟”高高飄揚;嚴把學生黨員“入口關”,增強組織優勢和骨干力量,讓“紅色堡壘”釋放效能。
立德為基,建設“清正”師風,激活教師隊伍“責任細胞”。《禮記》曰,“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師者,不僅在于傳道受業解惑,更在于言傳身教立德。會議強調,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配齊建強高校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高校中負責思想政治教育的黨員干部、黨員教師,要始終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使命,以理想信念為教育核心,當好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推動黨的各項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培育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時代新人,為時代青年提供源源不竭的正向能量。
育人為本,涵養“清新”學風,凝聚高校學生“追夢能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既是追夢人,也是圓夢人。涵養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清新”學風,是關乎政治思想教育推進成效的重要環節。高校基層黨組織要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杜絕表面學、形式學等學風問題,積極改進組織活動形式,以激活力、求實效為目標,在方式方法、組織形式上力求突破創新,例如通過網絡論壇、網上答題等現代化手段積極構建新時代網絡教育機制,或將提升工作能力的業務活動融入組織生活,力求思想進步和能力提升兩不誤,為青年一代奮起逐夢凝聚前行動能。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黨建的“清風”將吹遍各大高校,切實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引導好、培育好,讓“后浪”奔涌、砥礪奮進、逐夢前行!
作者:杜其超 上海寶山航運經濟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