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黨建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抓住黨建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如何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在7月9日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細致部署,其中有一條是“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必須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
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實現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必須增強管黨治黨意識,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
想通“為何抓”,筑牢落實黨建責任制的基礎。有的黨組織和黨組織書記雖然口頭上重視黨建工作,但思想上并沒有把抓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來對待。“機關黨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抓機關黨建是本職、不抓機關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瀆職的理念,切實履行好職責,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能真正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
明確“誰來抓”,完善落實黨建責任制的責任體系。在工作中,仍有少數黨組織對落實黨建責任制的具體職責不明確。有的部門黨組(黨委)借口機關黨建工作由機關工委領導,就很少過問本單位的黨建工作;有些班子成員認為黨建工作是書記的工作,與自己毫無關系,當起了“事外人”。因此,要切實明確黨建主體責任:機關工委的領導責任、各級書記的第一責任、分管領導的直接責任、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科學劃定責任清單,建立起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
著眼“怎么抓”,探索落實黨建責任制的科學途徑。一些基層黨組織習慣于“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滿足于會議開了、文件發了、要求提了。一些黨員干部對黨建工作如何抓落實,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缺乏科學、系統的工作思路,還存在“故步自封”的問題。要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融合,堅持“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黨組織作用就發揮到哪里”。突出分類施策,在各領域抓好黨建工作,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
立足“看效果”,建立評價黨建責任制的合理體系。有的地區“指揮棒”出了問題,檢查評比過多、要求創新過多,提到黨建考核,就是查資料、看臺賬,考核指標上下一般粗,沒有建立起較為客觀、全面的量化指標體系。要科學確定考核標準,對能定量考核的要準確進行量化;對難以量化的,要從群眾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定性分析,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根據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制定差異化考核體系,避免“雞鴨游泳”“龜兔賽跑”。要堅持全面考核與單項考核相結合,年終考核與平時考核相結合,充分運用班子年度考核、換屆考察等結果,做到多方情況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力求考實、考準。
落腳“如何用”,完善落實黨建責任制的保障。堅持把抓黨建工作情況作為評價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和黨委(黨組)書記政治上強不強、實績好不好、作風正不正、工作稱職不稱職的重要標準。對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履職盡責抓到位、述評考核中基層黨員群眾反映好的給予充分肯定,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對思想上不重視、工作上不研究、精力投入少、不真抓實干、不解決實際問題,述評考核中基層黨員群眾反映差的要限期整改,情況嚴重的要嚴肅問責。
深化思想認清方向,瞄準目標奮力前進,聚焦任務狠抓落實,抓住黨建責任制這個“牛鼻子”,真正將黨建工作逐一落到最實處,就一定能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
文/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