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廣安區:深入推進“黨建+就業” 實現就業服務“零距離”
近年來,廣安市廣安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發展優先戰略,以建設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為契機,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范疇,打造高質量充分就業鄉鎮(街道)、村(社區)11個,建設村(社區)就業服務站41個,實現主城區就業服務站全域覆蓋,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
下好“黨建 就業” 謀劃部署“一盤棋”
廣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建設,成立了區級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領導小組,將就業工作納入基層黨建工作“總盤子”一體推進,研究制定《廣安區推進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廣安區黨建引領基層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區級分管領導、區委組織部部長抓謀劃、抓督導,區委組織部、區人社局組織精干力量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周調度、月總結工作機制,強力推進項目進度;各鄉鎮、街道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采取將黨建和就業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全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穩步推進。
凝聚“鐵腳板” 服務隊伍“一顆心”
在廣安區委組織部、廣安區人社局的指導下,各地就業服務站組建了以街道黨工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總牽頭,社區黨組織書記任就業服務站首席就業指導員,社區其他常職干部、公益性崗位、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志愿者等基層工作力量為成員的“鐵腳板”就業服務隊伍,確保了基層就業服務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今年6月以來,“鐵腳板”就業服務隊通過“敲門行動”,開展“地毯式”勞動力基礎信息、用工及求職信息摸排,摸排勞動力基礎信息12.46萬人,摸排企業崗位需求1529個,為下一步開展就業幫扶工作摸清了底數,夯實了基礎。
用好“評估考核” 成效管理“一把尺”
為確保就業服務政策落地落實,切實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廣安區人社局成立就業工作專班,建立工作機制,制定管理辦法,統一評估考核標準。并安排專人負責,深入鄉鎮、社區指導建設完善就業服務站,通過進社區面對面宣講政策、手把手指導服務,助力社區做好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發揮好就業服務站職能,打造統一規范的家門口“15分鐘就業服務圈”。
繪制“三個五” 創建標準“一幅圖”
為搭建更符合社區實際和就業需求的就業幫扶平臺,達到促進就業的示范引領效果,廣安區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制度優勢,深入推進“黨建 就業”模式,在全區先行打造了11個集政策宣傳、職業指導、求職招聘等功能于一體的高質量充分就業鄉鎮(街道)、村(社區)。對高質量充分就業鄉鎮(街道)、村(社區)要求“五統一”, 即統一基礎臺賬、統一服務內容、統一工作流程、統一規章制度、統一標識標牌;落實“五到位”,即場地、人員、經費、制度、服務“五到位”;實現“五不出”,即問政策不出社區、找工作不出社區、獲指導不出社區、學技能不出社區、維權益不出社區,打通了就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健全了轄區內基礎勞動力臺賬、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臺賬、求職信息臺賬等6本分類臺賬和5類重點群體一人一冊幫扶記錄,統一了職業介紹、失業登記、就業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3大類21小項辦理事項及辦理流程,明確了首席就業指導員、就業指導員、勞動關系協調員的“一站三員”制度,不斷延伸服務觸角,為轄區居民提供精準高效的“家門口”就業服務。
織密“合作共建” 就業服務“一張網”
廣安區委組織部牽頭,廣安區人社局與工會、退役軍人事務局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密切合作,實現基層就業服務站、工會驛站、退役軍人服務站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推進,切實為辦事群眾解決找活難、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如廁難、躲雨難等實際問題,實現了天冷能取暖、天熱能納涼、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腳的服務保障。同時,就業服務站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結合工會、婦聯、退役軍人事務等多部門工作,常態化開展針對高校畢業生、殘疾人、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政策宣傳活動、就業招聘活動,增加就業服務頻次,提升就業服務效果。截至目前,全區11個高質量充分就業鄉鎮(街道)、村(社區)、39個社區就業服務站已全部建設完成,共開展微招聘活動60余場,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57場,幫助356名求職人員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供稿單位/廣安市廣安區就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