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抓黨建促社區服務提升(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服務)
“‘網格小驛站’很方便,不用出小區,閑了就來這兒下象棋、聊聊天,再不愁沒處去嘍!”近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金星花園社區的網格黨群服務驛站,曾經廢棄的地下車棚經過一番改造后,變成書畫室、棋牌室,讓居民李秀娥和老鄰居們感慨不已。
近年來,吳忠市實施城市基層黨建賦能增效行動,聚力推動網格精細治理、紅色物業覆蓋等六個專項計劃,以有深度的黨建賦能居民有溫度的生活。
在吳忠市青銅峽市裕民街道龍海花園小區,“飛線充電”曾一度愁煞了不少人。去年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后,在小區黨支部協調下,“樓院理事會”充分征求群眾意見,邀請消防、物業公司、業委會和第三方企業一起協商,最終修建了多個充電設備和遮陽棚。不僅如此,居民們更多的“微心愿”陸續實現,小區增設了志愿理發、愛心義診、暖心裁縫等貼心服務,網格化管理把事情辦到了居民心坎上。
吳忠市通過“小區支部建設”專項計劃,整合社區內黨建、政法綜治等各類網格,打造“全科網格”。在158個網格成立黨支部、678個網格設立黨小組,選優配強網格(樓棟)黨組織書記,網格(樓棟)成為最小黨建單元、執行單元、承接單元,黨組織“神經末梢”和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深度融合。
“我們盤活小區閑置房屋、整合物業辦公場地,打造網格服務驛站119個,形成了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多個網格服務驛站‘1 N’黨群服務矩陣,網格成了居民心中的溫馨家園。”吳忠市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白凈說。
“以前,小區物業不好,路燈不亮、垃圾遍地,都不好意思請親戚朋友來家做客。”說起曾經的“臟亂差”,利通區春園小區樓委會主任瞿肅巖一肚子苦水。
“他救不如自救!”瞿肅巖告訴記者,在社區黨組織指導下,小區16名黨員示范帶頭,34名居民跟進參與,成立了“小區管家團”,眾籌開展綠化、亮化、美化,不僅更換單元門、清除“菜園子”,還安裝了健身器材。
在吳忠市,像春園小區這樣無物業或物業矛盾突出的中小型小區共有201個,且少有服務企業愿意接手,怎么辦?
“一部分由街道社區領辦成立公益性物業服務實體,‘先進駐后收費’進行接管。沒有資金成立物業服務實體的,可以選聘居民組成服務隊,解決門衛值守、垃圾清運等基本物業需求。”吳忠市住建局副局長宋玉珍告訴記者,在已經開展試點的小區,居民都說“這法子好得很”。
“常年在外風吹日曬,哪顧得去做體檢。今天收到這份免費體檢單,真的很感動!”近日,得益于吳忠市黨建引領“健康守護”行動,快遞員楊小娟免費做了一次體檢。
黨建帶群建,讓新就業群體真切感受到黨組織是靠得住的“娘家人”,新就業群體與城市實現了“雙向奔赴”。
吳忠市聚焦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制定出臺服務保障、維權保障等8項暖“新”行動。其中,推動工會、團委等聯合社區黨組織累計投入資金55.4萬元,慰問新就業群體,開展免費健康體檢;整合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網格黨群服務驛站等資源,統一打造紅色暖“新”服務驛站188個,提供熱餐飲水、法律咨詢等服務。
新就業群體活躍在城市、落腳在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吳忠市大街小巷,有的快遞員化身“小巷騎兵”,成了社區突發情況預警、突發事件直報的“流動崗哨”;有的網約車司機成立愛心車隊,專門服務、接送行動不便的群眾。
“如今,我們通過黨建引領,主動靠前服務,引導新就業群體積極融入城市治理,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力量。”吳忠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岳寶華說。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閆磊 光明日報通訊員 段 坤)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16日 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