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亮點匯丨高密:網格化+大數據 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黨建網格化引領基層治理取得的實際效果)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2022年,大眾日報·山東黨建云平臺全新啟動“紅星耀齊魯”大型融媒報道活動,推出齊魯黨員星力量、基層黨建亮點匯、第一書記風采錄、高校黨建品牌展四個單元板塊。其中,“基層黨建亮點匯”主要面向基層黨組織(重點為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征集展示黨建領航的優秀做法、亮點經驗(征稿郵箱dzrb1939@qq.com)。以下為本期推薦案例。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高密市全面開展房屋樓面圖繪制和居民信息采集工作,鎖定“房”與“人”兩個最基本要素,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為實現基層長治久安提供有力抓手。
繪制城市“微網格”,按圖索驥實現精準導航
啟動“織網工程”,城市建立“城市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農村建立“鎮黨委—村黨總支—網格管理員—微網格信息員”管理服務體系,繪制全市866個村莊、44個城市社區、594個小區、村網格示意圖、房屋樓面圖,將平房樓宇、企業宿舍、建筑工地等全覆蓋、無遺漏納入網格管理。對標“戶數清、人數清、去向清”,整合黨員干部、執法隊員、社會工作者、騎手小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建立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借助樓面圖索引作用,明確劃定網格管理服務范圍,最末端“微網格”輻射50—60戶居民,對應標注每一處房屋號碼及居民居住信息,使社區總體情況一目了然。精準導航疫情防控,運用樓面圖“調度地圖”作用,對微網格內人員實施分級管控,重點關注中高風險地區關聯人員、行動不便老人和學齡前兒童等住戶情況,有針對性做好上門核酸檢測、電話隨訪管控等工作,發揮微網格治理末端優勢,以最快速度實現全員核酸“應檢盡檢”,排查對象“清倉見底”,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基層防線。
摸清人口“家底子”,黨建引領推動友鄰善治
實施集中敲門行動,網格員、社區工作人員化身“數據戰士”,與疫情賽跑,走街串巷、敲門入戶,迅速摸清城市常住人口“家底子”,采集基礎居民信息29.25萬戶、常住人口信息70余萬條,為全員核酸檢測、基層社會治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基礎遵循;常態化開展敲門回訪,形成動態更新數據,確保居民信息精準精確,管用實用。常態化開展“找能人”活動,借助樓面圖居民臺賬信息“搜索引擎”,按照“1名在職人員 1名非在職人員”模式配備雙樓棟長,選取小區內心向黨、人緣好、能力強的熱心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物業工作人員擔任專兼任樓棟長、單元長,在基層黨建、綜治維穩、社會救助等任務中發揮模范帶動作用。走進群眾推動友鄰善治,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們走出辦公室,走進大街小巷,在采集信息的同時認真聽取居民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不斷了解民意、收獲信任,真正做到提樓知戶、提戶知人、提人知事,邀請街坊鄰居、社區居民做客德鄰客廳,有事拉拉呱、沒事嘮嘮嗑,推動友鄰善治,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更加親切。
構建動態“數據庫”,多網融合打造智慧平臺
打造智慧化管理平臺,完善數據資源共享機制,依托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和智慧鳳城APP,建立居民基礎信息庫、住宅小區基礎數據庫,繪制電子樓宇地圖,統計轄區居民、企事業單位、商鋪信息,實現居民信息綜合采集、統籌使用,達到“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管理服務效果。構建多網共治格局,深化黨建、行政、綜治“三網融合”,推行黨員服務網、行政服務網、文明實踐網、物業服務網、業主監督網“一格五網、五網合一”運行模式,規范入格事項清單、信息采集目錄和網格事項辦理流程,處置小區物管、環境整治等網格隱患類問題2萬余條。推進信息化治理新模式,依托市級“鄉呼縣應、上下聯動”響應模塊,加強對人口、投訴等動態實時感知,建立網格員APP采集、事項分派、精準推送、流轉處置模式,實現政務熱線、網絡問政、社會治理服務等“一個平臺辦理”,線下實行網格員“訪”、“報”、“查”、“評”互動“四步走”,對936件指定辦件的處置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回訪,不斷提升居民群眾滿意度。
策劃:蘭傳斌
統籌:吳永功
實習生:何志如
通訊員:昝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