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亮點匯丨昌邑:黨支部+三化 發揮組織優勢推動鄉村振興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2022年,大眾日報·山東黨建云平臺全新啟動“紅星耀齊魯”大型融媒報道活動,推出齊魯黨員星力量、基層黨建亮點匯、第一書記風采錄、高校黨建品牌展四個單元板塊。其中,“基層黨建亮點匯”主要面向基層黨組織(重點為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征集展示黨建領航的優秀做法、亮點經驗(征稿郵箱dzrb1939@qq.com)。以下為本期推薦案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黨員、動員群眾和帶動社會組織的能力不斷提升。但同時,一些農村黨支部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普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農村社會治理面臨新問題,各類社會組織功能尚未充分施展,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高質量實施。2018年以來,昌邑市突出農村黨支部核心領導地位,積極探索黨管理項目化、基層治理網格化、社會組織管理功能化的“黨支部 三化”模式,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健全鄉村振興機制 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
將“黨支部 三化”模式作為主抓項目,專門成立由市委“一把手”掛帥的領導小組,各分管負責人靠前指揮,統籌協調面上工作的開展。建立組織部長點對點、面對面調度機制和有關人員聯鎮包村機制,壓實各級黨組織書記責任,有針對性地推進黨支部工作落實。由組織部牽頭,整合農業農村、教育、衛生、公安、民政、司法等2多個部門工作力量,成立農村黨建研究分會,及時研究解決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納入基層黨建工作重點項目,分層制定基層黨建責任、問題、整改“三張清單”,動員廣大黨員和群眾共同參與。2021年以來,昌邑市財政投入7400余萬元保障村級組織運轉,全市10個鎮街黨群服務中心、690個村黨群服務站全部實現規范運行。
管理“項目化”引導黨員干事創業
借鑒現代企業“項目化”管理理念,將村級重點任務分解成多個項目,讓有能力的黨員通過認領項目參與村級事務。每年初,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好村莊年度發展規劃并進行分解立項,形成項目清單。采取組織安排、自主選擇相結合的方式,每名黨員至少參與一個項目,確保每個項目都有黨員認領。村黨支部組織黨員細化項目措施,及時公開黨員認領項目清單,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截至目前,全市在農村黨員認領和參與下,完成民生項目4.6萬多個,辦實事6.2萬多件,普通黨員在黨支部搭建的大舞臺上嶄露頭角。
基層治理“網格化”實現小事不出村
運用社會治理“網格化”思維,將每個村劃定為1個網格,其管轄范圍按功能性質劃分為居住、工業、種養等區域,并以街、路、巷、房等為界,劃定位置相近、數量相宜的區域為1個二級網格,構建起科學規范、集約管理、運轉高效、齊抓共管的村級網格,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鎮街”。依托信息化平臺和移動終端App,做好摸透實情、安全管理、化解矛盾、幫辦服務、衛生清理等任務,實現了黨員在網格內帶頭、群眾在網格內聯系、情況在網格內掌握、問題在網格內解決。截至目前,先后征求群眾意見建議1.2萬多條,化解矛盾問題2400多個。柳疃鎮青阜村充分利用“網格化”治理優勢,做好群眾工作、調處鄰里糾紛,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社會組織管理“功能化”推進增收致富
按照“有組織的抓規范、已規范的抓提升”思路,健全黨支部對接社會組織工作格局,統籌抓好農村經濟、志愿服務、文藝體育等各類組織培育及成長,力爭使各類組織最大限度覆蓋群眾。同時,建立清單管理制度,有效指導社會組織規范開展活動。通過黨組織引領對接,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最大功能,使其成為輔助黨組織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截至目前,全市690個村黨支部,對接各類社會組織3176個。龍池鎮龍東村新建設的“齊氏牛街”,實行“黨支部 專業合作社 運營公司 農戶”運作機制,成為昌邑遠近聞名的美食新地標。
策劃:蘭傳斌
統籌:吳永功
實習生:何志如
通訊員:徐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