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多元共治建設幸福家園——房縣城關鎮黨建引領“五共融合”工作綜述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柯勇 戢玉環)走進房縣城關鎮小西關社區,街道整潔,綠樹環繞,移步換景,一條起源于秦漢時期,上下三千多年的老街西關印象穿境而過,品今世昌盛, 憶古街繁華,處處呈現出與時代同行的新景象。
“住在這個小區太舒心了,以前道路破損坑洼,沒有路燈,晚上出門高一腳低一腳,經常摔跤,現在經過改造,路平了,燈亮了,推窗見景,休閑有去處,晚年生活快樂多?!毙^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住在祥和小區的楊大爺逢人便夸。這是近年來,小西關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進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在干部和居民之間建立“微單元”,通過“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補齊治理短板,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凝心聚力共筑幸福美好家園的一個生動實踐。
決策共謀聚民意。“有事眾人知,有事商量辦”。以人民為中心,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同心圓”,推行“五長治理”(村居長、警長、網格長、黨小組長、樓棟長),用好“雙吹哨、雙報到”機制,堅持一月一次戶院會。圍繞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面對面宣傳黨的政策、實打實傾聽群眾心聲、點對點收集社情民意。對政策類、合理訴求等能夠現場答疑解決的,立即解答解決;現場一時難以解決的,做好登記并上報社區班子例會集體研究。今年以來,召開戶院會18次,收集問題121件,答復并解決110件。堅持一周一次例會。由社區黨總支牽頭,召開下沉單位負責人、“五長”聯席會議27次,總結社區事務,研判矛盾隱患,確保矛盾早發現、隱患早消除。堅持一問題一核查。對例會上確定的重難點問題,由網格長牽頭再次入戶核查,做好安撫、宣傳。對居民的合理要求,當場明確答復解決意見。遇到較為復雜的矛盾或問題,迅速啟動有律師參與、調委會主持,在社區內協商疏導,形成資料檔案。堅持一矛盾一方案。下沉單位、“五長”定人、定事、定問題化解,做好跟蹤回訪,確保問題不反彈?;饷芗m紛14件,回訪滿意率達到100%。堅持一網格一通達。實行包聯單位任網格長、社區干部牽頭負責,樓棟戶院長具體落實,鎮駐社區干部著力督導的機制。社區8個縣直單位下沉單位、416名下沉黨員干部編在14個網格中,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深入小區樓棟開展“認人、認親、認事”活動,全面完善社區居民信息大數據庫。根據轄區資源分布、群眾需求等情況,繪制“黨群社情圖”。堅持有話好好說、遇事多商量,及時解決解答居民提出的大小事項500余件,鼓勵居民“出點子”、接受居民“打板子”,引導更多居民關注、參與和融入社區大家園建設。
發展共建聚民力?!瓣P門一家人,開門一家親”。 在“離居民最近的地方”探索以“力相和、心相通、情相融”的“家”文化理念,完善議事決策聯商、主題黨日聯辦、紅色資源聯享、工作責任聯評等機制,形成黨員示范建、轄區單位攻堅建、社會力量協同建、居民群眾志愿建的聯動共建體系,扎實推進“黨建 鄰里中心”建設,構建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黨建工作鏈,實現組織互鏈、活動互鏈、情感互鏈、治理互鏈的一體化效應。建設3個小區“黨建 鄰里中心”,將“集成式”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深化“雙報到”工作,黨員下沉小區,參與疫情防控、創文創衛、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400余次;選舉產生了自管委員會4個,建立志愿者信息庫400人,其中治安志愿者達100余人,參與節假日治安巡邏150余人次、重大活動安保23余次、協助警務人員化解矛盾糾紛16次、開展反詐騙宣傳50余場次、參與護校60余次、環境清掃100余次;用好政治生活館,讓黨員干部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受教育的黨員干部達2000余人次以上;根據轄區少數民族56戶187人,成立社區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新的新階層人士骨干組織,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名冊、少數民族、黨外知識分子、臺胞臺屬、僑胞僑屬、涉臺婚姻等“六清”臺賬。
建設共管聚民智。“社區是我家,管理靠大家”。以“家在社區、互助鄰里”為主題,健全縱橫交織、經緯相聯、功能交融、高效協同的黨建紅網格組織架構,織密社區“一面墻”、小區“一道網”、居民(戶)“一個格”,真正實現民情直通“零障礙”、矛盾問題“零上交”、服務群眾“零距離”、扶弱濟困“零盲點”、主體參與“零缺位”;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征求居民意見,完善居民規約,內容涉及社風民俗、紅白喜事、鄰里關系、社容社貌及社會治安等方面。成立監督小組,由樓棟(戶院長)長、居民代表和老黨員擔任,促使居民相互約束、相互督促,按居民規約辦事;建立健全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推行事務陽光工程,每年定期公開重大事項,保證社區居務監督的實效性。制定小微權力清單、監督責任清單,將黨務、居務、財務列入監督內容,提高居務監督的針對性;構建“社區 業委會 物業公司”自治平臺,引導三方“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打造“紅色業委會”;成立六大協會(紅白理事會、文藝協會、衛生協會、非公企業協會、愛心協會、鄉賢協會),讓社會資源“聯”起來,讓社區居民“動”起來;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等志愿服務隊伍,以粽情端午、情暖中秋、清潔家園、疫情防控、關愛困難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拉近社區與居民之間的距離,增進鄰里感情,使鄰居們由相識到相知,由相疏到相助,營造鄰里親如一家的良好氛圍,弘揚鄰里守望的文明風尚,居民亦品味到“遠親不如近鄰”的甘潤;推行“一社區一警官一法律顧問”的法律服務體系,提供法治宣傳教育、矛盾調解、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零距離法律服務。目前,舉辦信訪聽證會2起,排查不穩定因素2起,矛盾糾紛調成率100%。
效果共評聚民聲?!吧鐓^好不好,居民來說道”。以黨建為抓手,每年組織一次抓黨建述職評議,邀請居民代表參與績效考評,根據考評結果進行獎懲;社區黨委定期組織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實行“雙評機制”,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建議,積極回應居民呼聲,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在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生活垃圾分類等工作的基礎上,解決改善小區綠化和道路環境、房前屋后環境整治、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和增加停車設施等問題,請居民代表看進展、評質量,深入了解真實評價和主觀感受,結合居民意見及時優化調整,用居民監督辦實辦好民生項目,受到居民一致好評;定期檢查督查衛生情況,確保衛生面貌不斷改善,使環境大整治共建美麗家園成為每位居民的自覺行動,由被動到主動,變“要我治”為“我要治”;評選出了李遠貴、杜世秀等一批“十星”級文明戶及“好人榜”,大力弘揚“尊老敬老、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傳統美德。廣泛宣傳善行孝舉,設置善行義舉、道德模范風采展示欄,引導廣大居民樹立正確價值觀和道德觀,不斷提升道德素養,打造鄰里互助的美好氛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成果共享聚民心?!胺毡忝窕?,資源大家享”。 以“規模適用、功能完備、管理規范”的標準,集中整合社區各類資源,補齊服務短板,堅持推行“一站式”服務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將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為“代辦式服務”前沿陣地,設置留言板、公開服務電話。安排黨員志愿服務者輪流值班,隨時為孤寡、獨居老人提供證件辦理、普通家政服務等上門代辦服務,得到社區黨員居民的贊譽。推廣“社會e治理”應用工作,提升社會治理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居民小區微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小區安全管理,實現監控無死角、反饋全天候,視頻監控系統在新冠疫情、人居環境提升、消防安全等方面發揮出最大作用。目前,社區已投入40萬元安裝微視頻1處,增“點”安裝監控探頭200余個,居民安全感和社會治安滿意度均達到98%。以“互聯網 群防群治”為載體,注冊義警人數達500余人,當好治安巡防員、法治宣講員、情報信息員、糾紛調解員、交通勸導員和便民服務員,使轄區治安環境顯著改善。參與節假日治安巡邏50余人次、重大活動安保30余人次、協助社區警務人員化解矛盾糾紛18次、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活動20余場次、參與護校60余人次。實施道路“白改黑”、路燈“暗改亮”、管線“上改下”、排水“阻改通”、外墻“面改美”、小區“綠改彩”等,實現社區整體提升。成立房縣民升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建成小西關豆制品產業園、蘭歐尚品酒店,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