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弘揚“西柏坡精神”,秉持“兩個務必”踏好新時代趕考路(西柏坡精神恪守兩個務必)
作者:劉德中(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作為“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西柏坡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在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實踐中,孕育形成了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具體體現為: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公仆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政治協商、團結合作的民主精神,立規嚴紀、集中統一的看齊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趕考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歷程上鑄就的一座精神豐碑,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考察時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可以說,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是我們黨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純潔性,這也是黨的根本優良傳統和作風。
“兩個務必”體現了積極進取、不斷革命的精神,是一個革命政黨本質的體現,可以認為自我革命發端于此。自我革命不是黨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是有具體對象的,革命者必須戰勝直接的外部敵人。在執政條件下,尤其是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有些干部可能滿足于打天下坐天下,政治上變質。自我革命主要就是解決執政黨內部的停滯甚至倒退問題,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遠帶領人民前進。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才能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拒腐防變的重要法寶,對于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始終堅持“兩個務必”、時刻牢記“趕考”初心,全體黨員干部要自覺主動以身作則、廉潔勤政、履職盡責,形成推動我們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的強大合力和不竭動力。
在新時代弘揚西柏坡精神,就是要時刻牢記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全黨仍然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始終同人民群眾心心相印、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與人民群眾團結奮斗,從而凝聚起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追求個人享樂、嫌棄群眾落后是干部思想不純的苗頭,也是干部作風變壞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的起點。只有牢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誓言,時刻警惕“糖衣炮彈”的襲擊,過好金錢關、美人關,不斷克服驕傲自滿、不思進取、心浮氣躁、貪圖享樂的情緒,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才能交出優異的答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廣大黨員需要以“戒驕戒躁”的優良作風、“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奮斗狀態和高昂斗志,繼續奮勇爭先,為人民建功立業。
來源: 光明網-黨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