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黨史學界最新研究成果,聚焦哪些問題?(上海黨史學界最新研究成果,聚焦哪些問題)
近日,2024年度第三屆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書評會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舉行。上海市社聯副主席、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徐建剛教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史健勇教授分別致辭。書評會上,與會專家圍繞上海黨史學界四部最新出版的重要學術著作展開研討交流。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福進教授介紹,《啟航》是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專家的創新性研究成果。該書聚焦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建黨初期思想傳播和革命實踐、中共中央駐扎上海12年期間黨的工作,收錄了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五年來的重要研究成果。該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作者覆蓋老中青三代學人,展現了不同學者多元化的研究視角。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庾向芳認為,《啟航》具有“巧、全、新、特”四個特點,既有一以貫之的內在邏輯理路,又反映出黨在上海創建及建黨初期歷史研究的不同面向。
中共一大紀念館陳列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張玉菡介紹,《黨的誕生地用好紅色資源的實踐創新》一書通過深入調研,了解上海的紅色資源及其研究、呈現、管理、利用現狀,總結優秀實踐案例的做法和實踐經驗,從紅色資源的挖掘、管理、利用、發展等方面入手,分析黨的誕生地用好紅色資源的重要做法和成功經驗,并立足超大城市的現實情況,為上海更加常態化、長效化、科學化、實效化用好紅色資源提出建設性意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吳超教授點評表示,該書的一大特點在于,能夠在學理層面將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如何用好紅色資源的問題講透徹,并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為實際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湛介紹,《口述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一書采訪了40余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以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了這十年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進程。中共四大紀念館館長徐雪琛認為,該書體現了角度新、形式新、內容新的“三新”,以及縱向角度全、橫向角度全、受訪嘉賓全的“三全”特點。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孫珊介紹,《馬克思主義在上海的早期傳播研究(1899—1927)》集中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在上海的早期傳播”問題,在梳理歷史背景、理論基礎、實踐進程的基礎上,整體考察了傳播主體、載體、途徑及內容,就馬克思主義在上海早期傳播的特征、影響、地位及其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等問題展開理論分析和學理闡釋。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仰亮點評指出,該書具有問題意識突出、結構完整、學理性強等顯著特點,并從上海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條件、受眾、影響等方面對該書提出建設性意見。
上海市社聯副主席、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總結指出,學術批評是學界的優良傳統,能夠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希望學者們通過互相學習、探討甚至觀點的交鋒,不斷將黨史研究推向深入,出版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為中共黨史黨建學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作出新的貢獻。
本次會議由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主辦,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承辦。
欄目主編:王珍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編輯郵箱:shhgcsxh@163.com
來源:作者:周丹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