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紅巷”在身邊 – 彭埠探索“股社分離”社區治理新模式
上城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切實加強社區黨建工作,把社區建設得更加美好”的殷切囑托,踐行“辦實一件事,贏得萬人心”的根本方法,堅決扛起守好紅色根脈的使命擔當,錨定“最杭州、新上城”定位,深化黨建引領全域打造“最美紅巷”,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基層治理的上城模式。上城發布特開設“‘最美紅巷’在身邊”專欄,生動展示上城在推動公共服務、公共治理、公共安全各項任務上的創造性落實、創新性發展,使“最美紅巷”成為充分展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先行示范的“最美窗口”。
“等搬進了新房子,老鄰居們就又能聚在一起了,想想就親切,像是回到了小時候?!苯?,彭埠街道皋塘社區回遷安置選房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今年是彭埠回遷安置收官之年,皋塘社區回遷安置的完成標志著街道歷時24年的全域城市化圓滿收官?!?span id="yqmkgsqmmw6"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7460002">彭埠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自2008年啟動城中村改造工作至今,彭埠街道建成回遷安置小區33個,街道回遷安置小區占比高達68%。面對撤村建居社區“股社分離”后存在的協同治理發展難、權力運行規范難、村民市民化轉變難等難點堵點,彭埠街道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社區治理組合拳。
以強化社區、經合社黨組織作用為核心,通過厘清權責關系、固化協商機制、強化集體“三資”管理和小微權力運行等多元化方式,有效加快社區治理轉型、服務提標,探索出一條撤村建居“股社分離”社區高效順暢運行治理新路徑,獲《杭州日報》《杭州黨建》等媒體關注報道。
健全規范管理體系
夯實組織領航力
“這個門禁設備裝了以后,安心不少呢,我們家小孫子去樓下小朋友家串門也不用我跟著了。”杭州之翼2號樓居民李奶奶說。杭州之翼的人臉門禁設備是在新風經合社黨組織的有效領導下推動落地的,有力破解了居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提升了居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
以職責明確、關系順暢、功能互補、合力共建為目標,彭埠街道制定參與社區治理、化解矛盾糾紛、專項服務資金等6項股社協同共治職責,并大力推行股社兩套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完善“要事共商、實事共推、難事共解”的協同機制,平穩有序推進撤村建居“股社分離”社區、經合社黨組織有效領導的運行機制模式。通過人員上交叉、經濟上長效支持、事務上聯席協商,破解撤村建居社區組織關系理順難、協同治理發展難等難題。
做優對標服務體系
釋放圈層穿透力
毗鄰杭州東站的王家井社區于2017年完成“股社分離”,共有居民2130戶。今年4月,為更好地滿足居民對家門口享受優質公共服務的需求,王家井社區黨委在民需調研基礎上,與經合社共同商討制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改造方案,協同打造集醫療、托育、養老、食堂等功能于一體的“幸福鄰里坊”,受到了居民群眾一致好評。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自“幸福鄰里坊”啟動運營以來,已累計接待居民群眾1萬余人,場館日均人流量達100余人次。
針對撤村建居社區居民城市化相對滯后的問題,彭埠街道全域推進“幸福鄰里坊”建設,推深黨群服務中心專業化服務集成改革。同時,進一步完善經合社長效支持社區發展機制,根據集體經濟規模和社區發展需求,加強社區、經合社在陣地建設和服務提升等方面的合作,由經合社每年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不斷建強服務陣地、完善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效,讓股民和居民共享普惠、更好融合。
完善互融互促體系
提升治理統合力
“之前小區電梯老出問題,我經常要爬樓梯上去,氣都喘不上來,現在這個‘大麻煩’總算徹底解決了。”明月橋社區居民張大伯為換梯工作連連點贊。明月橋社區通過深化股社協同,敦促經合社下屬物業公司提標提質,順利完成20幢房屋外墻滲水整修、22臺老舊電梯更換,還針對地下車庫坡道過陡、事故頻發問題,為居民免費安裝26處、300余個地面充電樁,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彭埠街道抓實黨建統領網格智治,結合“兩必訪、四必報、四必宣”網格職責清單精準化開展工作,明確由經合社擔負集體經濟地塊上的網格治理責任;廣泛動員村民組長、股東代表、在職黨員、居民骨干等自治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伍,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環境整治等工作;同時,挖掘社區有技能、有想法的居民,向社區居民群眾開展公益類服務,有效提升社區居民自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