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閔行高水平黨建”主題演講開講,12位青年干部這樣說
7月14日下午,“比學趕超 立功競賽”閔行區比學趕超“青年干部講壇”第二期“推進閔行高水平黨建”主題演講在區機關會議中心開講。此次活動由區比學趕超立功競賽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區級機關黨工委、區融媒體中心承辦。來自全區多家單位的12位青年干部立足各自崗位,圍繞如何在黨建工作中展現比學趕超狀態、弘揚比學趕超精神,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活動還通過“今日閔行”APP進行直播,收看的APP端口超過6千。(您也可以通過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回看精彩現場。)
本場“青年干部講壇”中,來自團區委的聞慰獲得金牛獎,區紀委監委張童、吳涇鎮周煜斌獲銀牛獎,區委組織部董苗苗、區發改委石慧、區衛健委陸佳獲銅牛獎,虹橋鎮張少波、馬橋試驗區公司徐曉軼、區公安分局朱春花、南濱江公司李婷、古美路街道張曉玲、區人社局汪文靜獲最佳潛力獎;經網絡投票,南濱江公司李婷、區公安分局朱春花、區人社局汪文靜獲最佳人氣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比學趕超立功競賽活動領導小組副組長胡明華出席活動并為獲獎選手頒發獎杯,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領導科學教研部主任毛軍權對講壇活動進行點評。
獲獎名單
金牛獎
團區委 聞慰
銀牛獎
區紀委監委 張童
吳涇鎮 周煜斌
銅牛獎
區委組織部 董苗苗
區發改委 石慧
區衛健委 陸佳
最佳潛力獎
虹橋鎮 張少波
馬橋試驗區公司 徐曉軼
區公安分局 朱春花
南濱江公司 李婷
古美路街道 張曉玲
區人社局 汪文靜
最佳人氣獎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一百年,閔行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今日的閔行已經是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區。如何推進閔行高水平黨建?這群青年才俊各有想法——
關鍵詞一:“人”
黨建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團區委組織聯絡部部長聞慰所理解的推進閔行高水平黨建,就從共青團最擅長的團結和凝聚人開始。為了服務好閔行的青年企業家,團區委全力以赴為他們找“生存的錢”、送“匹配的政策”、建“發展的平臺”,5年來,99名區青創英才、22名市青創英才、11名市領軍型青年企業家、37名市新銳型青年企業家、1名上海市十大青年企業家從閔行團的體系中走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年,團區委確立了“實現服務企業在全國團組織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確保5年內獲評市英才持續蟬聯第一”的目標,讓共青團成為創業青年的“青春合伙人”,成為實實在在助力閔行經濟增量的“抱薪人”。
在許多人心目中,紀委不僅神秘,而且還很嚴厲,但區紀委監委第一派駐組組員張童說,紀檢監察工作對違法亂紀者要破,對彷徨積弱者要扶。近年來,區紀委監委與區里部分村居展開結對幫扶,紀委監委干部跳出以往執紀執法的角色定位,設身處地地體察村居黨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村居干部感受到紀委監委干部的真誠與關懷后,也逐漸放下顧慮。在雙方通力協作下,相關村居黨組織存在問題有了根本好轉。這段幫扶經歷給了張童深刻啟示——“賽場上,有人奮勇爭先,一路領跑;也會有人力不從心,步履維艱。我們要陪伴在那些跑不動的選手身邊,為他們加油打氣,指引方向,讓他們跟上大部隊的步伐。畢竟,對我們而言,確保無人掉隊比自己奪得冠軍更加重要。”這番話,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關鍵詞二:“朋友圈”
今年,在閔行,“樞紐黨建”這個詞火了。閔行區委正把探索“樞紐黨建”作為助力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促進產業、行業、地區間的互聯互通,把發展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把紅色“合伙人”越做越多,聚資源、聚智慧、聚合力,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轉化為全面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戰略的競爭優勢。在本場“青年干部講壇”中,許多青年才俊也不約而同地聊起了“朋友圈”的故事。
吳涇鎮黨政辦主任周煜斌說,浦江第一灣是閔行的,也是上海的,更是世界的。定位大黨建,服務南科創,吳涇要把“朋友圈”擴得大一點、再大一點,把區域融合聯得緊一些、再緊一些。2016年,吳涇的黨建聯建單位只有36家,到2021年已經有161家,未來可能有300家、500家,甚至更多,讓大家一起來推動這個區域的“大發展”。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部長徐曉軼說,雖然試驗區公司只有“一歲半”,但黨建講究的是凝聚、聯合,因此公司成立伊始即與馬橋、江川、閔開發、莘莊工業區等開發主體共同搭建了以“黨建聯建、資源聯享、人才聯育、項目聯動、信息聯通”為核心的黨建創新平臺,有效將政府、園區、企業資源聯合起來,共同推進試驗區發展。南濱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主管李婷的演講主題就是“大零號灣的朋友圈”,她說,在區委組織部的支持下,大零號灣已經搭建了“創業企業家聯盟朋友圈”“黨建聯建朋友圈”“歸國華人華僑朋友圈”“政法服務朋友圈”,未來要將黨建“軟實力”轉化為科技創新的“新動能”,在鞏固深化現有朋友圈的基礎上,畫出更大同心圓。
關鍵詞三:“使命必達”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在面對任何困難挑戰時,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力量,就有必勝的信念!許多青年才俊在演講中都談到,推進閔行高水平黨建,有一種信念叫“使命必達”。
區發改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科科長石慧說,今年2月4日,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并于22日印發全文,區委、區政府迅速行動、搶抓機遇,決定在3月2日全市動員大會的第二天召開全區動員大會,由區發改委牽頭,制定發布閔行區行動方案并對重點功能平臺進行授牌等。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這樣的“大事”絕不是一個人、一個科室在奮斗。從委領導到每個工作人員,以360度、全方位、全頻率的維度打開工作局面——日日拼搏到凌晨,人人堅守盡職責,未有抱怨個中苦,翌日抖擻又返崗。最后,在多方通力協作下,閔行動員大會如期召開、行動方案閃亮發布、功能平臺率先授牌,閔行不僅交出了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國家戰略的精彩答卷,而且還在全市各區、乃至長三角各縣市中跑出了加速度。
讓閔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防制辦公室主任陸佳最難忘的,是市五醫院護士長劉文靜在抗疫一線“火線入黨”的故事。劉文靜初到雷神山醫院,黨組織充分發揮了陣前指揮的關鍵作用,病區從接手到有序運轉,只用了48小時,正因為感受到黨組織的號召力和戰斗力,感受到黨員的風采和魅力,所以劉文靜迫不及待地向黨組織靠攏,2020年3月25日,她在雷神山醫院光榮入黨。
區委組織部兩新黨建科科長董苗苗是一名黨員志愿者,她說,“我來,我可以”是黨員志愿者平日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在疫情防控戰役中,閔行區4000多個基層黨組織、10萬多名黨員聞令而動、并肩作戰、同心戰“疫”,在社區、在高鐵、在口岸、在隔離點,沖在第一線、挺在最前沿。“組織網”成了天然“防護網”,共同鑄就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有效防線。
最后,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風采吧——
聞慰
張童
周煜斌
董苗苗
石慧
陸佳
張少波
徐曉軼
朱春花
李婷
張曉玲
汪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