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黨建+”讓社會救助更有溫度
湖北省枝江市七星臺鎮李家崗村村民唐玉梅患了重病,生活陷入困境。入戶走訪的黨員干部發現這一情況后,及時向村委會反映,為唐玉梅申請了臨時救助金8520元,幫助其解決了生活困難。
唐玉梅能夠及時獲得臨時救助,得益于枝江市“黨建 社會救助”的新實踐、新探索。2020年,枝江市積極開展“黨建 社會救助”試點工作,以構筑功能完善、統籌銜接、務實管用、兜底有力的救助體系為導向,強化黨建引領、黨員盡責、黨群融合,探索創新主動發現、精準救助、應救盡救、無縫對接的“黨建 社會救助”實踐,讓社會救助更有溫度。
黨建引領 構筑有力堡壘
枝江市委成立了市委副書記為組長的枝江市“黨建 社會救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工作,確保按時保質推進。各鎮(街道)、村(社區)落實對應的責任主體和責任目標,細化實施方案。同時,組織開展培訓,明確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在全市范圍內構筑有力堡壘。
枝江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黨建 社會救助”試點工作,市委領導帶頭宣講責任和政策,形成了以黨建引領提升社會救助實效的濃厚氛圍。市民政局通過黨組統籌、支部推動、黨員帶頭、黨群互動的“黨建 ”工作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隊員、幫扶責任人以入戶調研走訪為契機,積極向群眾宣傳社會救助政策。村委會利用會議、廣播等廣泛開展相關救助政策宣傳,提高政策知曉率和群眾參與度。
枝江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枝江市“黨建 社會救助”試點實施方案》,指導“黨建 社會救助”工作,選擇馬家店街道七口堰社區、七星臺鎮李家崗村作為試點。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組成指導組多次到村(社區)入戶實地指導工作,采取一周一報工作進展、一月一督辦任務清單的方式,倒逼工作落實。根據兩個試點村(社區)先行先試經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逐步在全市推開。細化村(社區)“黨建 社會救助”工作實施方案,在村(社區)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建立工作任務清單,分步指導實施。
黨員盡責 夯實工作根基
枝江市以村(社區)為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學習社會救助政策,結合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部署,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把社會救助當成責任壓實、作為實事辦好。全市先后落實“黨員積分制”“黨員聯戶制”“黨員責任任務量化制”等,激發黨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
為做好精準救助,枝江市統籌開展崗位培訓。在村(社區)社會救助服務站(點)設置社會救助協理員崗位,并對村(居)委會干部全能培塑。充分利用工作例會、政策專題解讀會、案例討論會、工作總結會等開展社會救助政策學習培訓,要求每村(社區)培養至少兩名“全崗精通”干部,做到主動發現困難群眾、及時響應救助訴求。同時,積極對黨員、志愿者開展增能培訓,使其在日常走訪中,能夠進行救助線索摸排、救助政策宣講,夯實救助工作根基。
黨群融合 出實招見實效
枝江市將社會救助工作納入“黨員積分制”管理范圍,全體黨員亮身份、領責任,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群眾,融入群眾,幫貧解困,讓救助服務落地見效。在村黨員干部中開展評比,評選出社會救助工作“最美笑臉”,打造了“黨旗紅·笑臉美”品牌。廣大黨員干部真情實意結對幫扶,踐行“我是黨員我來幫”的承諾,讓“黨建 社會救助”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通過線下走訪與網上呼叫相結合,枝江市實現了個人申請與走訪發現的無縫銜接,確保“應救盡救”。以“物資 服務”為著力點,做細“大服務”,黨員主動鏈接資源,凝聚多方力量,開展物資救助、探訪照料等多樣化服務,滿足困難群眾個性化需求,真正提升救助質量。
枝江市在試點村(社區)培訓8名救助政策“全崗精通”骨干,開展救助政策宣講。結合黨員干部“雙報到”“雙報告”工作,組織黨員聯戶走訪、常態化開展關愛幫扶,同時,堅持實行“一戶一策”“一事一議”。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多次到試點村(社區)指導工作,以村(社區)為單位組織學習培訓6次。按照枝江市“黨員聯戶、網格服務”的要求,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包聯責任機制,讓黨員包聯包保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來源:《中國社會報》
作者:蔡冬梅 梁慧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