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基層黨組織“三化”,需要著手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基層黨組織三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理論探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它的堅強與否關系到黨的執政穩定性與長期性。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目前在一些基層黨組織出現“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這是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山東省社聯原副主席、濟南大學政法學院包心鑒教授認為,造成“三化”的主要原因有:基層年輕干部隊伍“斷層”、基層黨員干部觀念陳舊、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缺乏創新、“四風”的惡劣影響、農村宗族勢力、市場化與多元化的變革,等等。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許寶友研究員認為,改革開放后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導致了基層黨組織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經濟市場化沖擊了基層黨組織的生存空間。二是市場經濟的逐利性腐蝕了基層黨員的理想信念。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趙剛印教授認為,基層黨建設質量下降導致基層黨組織沒有活力。主要表現為:第一,基層黨建缺乏有效性。第二,基層黨建制度設置缺乏科學性。第三,基層黨建不考慮成本和效率。第四,基層黨建缺乏標準化和規范化。第五,基層黨建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第六,基層黨建的技術應用不合理。
中共江蘇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布成良教授認為,黨的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三個問題導致了“三化”:一是制度虛置,影響黨的公信力;二是制度的剪切和附加,影響黨的公信力;三是制度失效,影響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華東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瑞君強調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認為當前基層黨組織存在一些“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而且在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問題表現也存在一定差異。通過對全國不同地區、類型、不同階段黨組織的調查與研究,以構建未來基層黨組織有效建設的新模式。
(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措施
國防大學政工系黃書進教授認為,應當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黨員是黨的細胞,黨執政是通過全體黨員的活動來實現的,黨的執政能力也是通過全體黨員的工作能力得以體現。因此,要激活黨員的力量,使之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體力量。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韶興教授認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是一個基礎性與戰略性的問題。基層黨組織作為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落實的基礎,是黨開展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因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鳳城教授表示,基層黨組織建設已經成為黨史黨建學科的重點。基層黨組織調研案例必須具備典型性、準確性和廣泛性的特點,并且要對案例中呈現出來的問題進行廣泛而深刻的思考。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室韓冰教授認為,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主要表現為:第一,把政治建設擺在基層黨組織建設首位。第二,教育和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第三,把“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第四,融合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第五,發揮基層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華東師范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林拓教授認為,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理論描述要關注科學性、規范化和有效性等問題,把理論的基點落到被人們所忽視的地方。在實踐層面上,要關注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中的人和事、實和虛、點和面、繼承和創新的關系,要基于人的發展而逐步形成行動框架和工作格局。
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實踐經驗
國內基層黨組織建設由于地域不同,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上海市的基層黨建走在全國前列,而閔行區是全國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示范區,是上海唯一一個實踐研究基地,因此,上海的基層黨建經驗值得深入探討。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解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上海實地考察時,專門考察了上海市的基層黨建工作,重點對樓宇黨建進行了實地考察。習總書記肯定了上海市在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同時也希望上海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上繼續探索、走在前頭。因此,深入研究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總結黨組織建設的規律,解決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共閔行區委組織部鄭耀彬對近年來閔行區基層黨建方面的實踐作了簡要概括:第一,始終強調黨的領導和核心地位。第二,以新思想引領基層黨組織建設新發展。第三,積極推進構建以區域共同體核心。第四,推進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雙管齊下”。第五,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研究室阮耀明認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做到:一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建設;二是要保證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三是追求卓越的工作趨向;四是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五是堅持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本土化改革;六是要加強干部隊伍的建設。錦江國際集團組織部張浩認為,避免基層黨組織“三化”要注意五個問題:一是黨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優化問題;二是黨內管理體系的系統協調問題;三是黨內管理體系目標細化問題;四是黨內科學化管理過程中管理技術運用的問題;五是基層黨建工作的績效評價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郝宇青教授認為,江川路街道以居民區“團隊黨建”為依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推動了基層社會的“組織再造”。這一做法在加強黨建引領的社會治理創新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新時代加強基層黨建的國際視野
政黨的基層建設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國外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經驗教訓為我國基層黨建提供了重要借鑒。來自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柴尚金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孔凡君教授和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閭小波教授的分析為我國新時代基層黨建提供了國際視野。
柴尚金研究員從越南、老撾、朝鮮、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的措施中探尋可資借鑒的方法。他認為,四國的政治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國際環境相適,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四個國家的執政黨都強化黨的領導作用,非常重視加強黨的組織和廉政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建設、理論建設和黨員理想信念教育。這些國家的實踐為我國當前基層黨建提供了可取經驗。
孔凡君教授從蘇聯共產黨垮臺的教訓中分析新時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原因。他認為,導致蘇共垮臺的錯誤思想和行為的根源主要有:一是蘇共內部特權思想對黨的信念侵蝕嚴重;二是蘇共內部過度的形式化對黨組織侵蝕嚴重;三是蘇共理論上過度的高調和現實中的高位對黨執政地位的侵蝕。因此,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要抵御錯誤觀念,處理好黨群關系。
閭小波教授認為,從國家成長的過程來說,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先有黨,后有國,即黨建國家。基于此,堅持黨的領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就有著天然的合理性和現實需求。關鍵是如何加強,以及加強有沒有邊界。這個問題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思考。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東方IC 圖片編輯: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