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2所:從一無所有到國內一流(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2所官網)
“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傳報道航天各單位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發展歷程,本報策劃推出了“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天企業輝煌發展歷程形象展示特刊。國慶期間陸續推出特刊。
從一窮二白時代蹣跚起步,到跟隨改革開放事業步入正軌,再到如今在新時代闊步向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02所牢牢扣住時代的脈搏,不管風雨或彩虹,始終與祖國同頻共振。
飛行試驗
篳路藍縷
1965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改名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同年七機部二院幾個設計所由北京遷往上海,劃歸上海機電二局建制。這其中的一部分人組成了上海新華無線電廠,分為軍品和民品兩個領域,其中軍品部門便是802所的雛形。
當時國內已經拉開了某型導彈的研制序幕,廠里雖有重要型號任務,無奈礙于技術匱乏的局面,研制工作舉步維艱。第一次飛行試驗,條件極為艱苦,連裝備車也沒有,試驗隊員用拖車將產品抬到汽車上,再由人抱著運送到試驗場。
靠著這種不服輸的勁頭,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1984年型號試驗首戰告捷。這次成功,對后續的802所具有奠基意義,拉開了制導專業發展的序幕。同時,也培養了一批設計人才,為拿到后續重要型號研制任務積攢了實力。
另外一項重要型號任務很快到來,在制導部分,廠里要負責制導艙的測繪、設計工作。新型號不僅提出要從原理上吃透技術,對生產工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面對“四項不轉讓”的生產工藝,上級部門要求必須利用廠里自己的技術去實現。對于剛剛起步的新華廠,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可以完成任務嗎?
白手起家
實際上,當時新華廠的情況的確不容樂觀,甚至已經到了發不出工資的局面。怎么辦?為確保型號的研制進度,1992年7月,八院黨委決定實行軍民分線、獨立建制,802所成了軍民分線、獨立建制第一家單位。
建所初期,802所的日子并不好過,效益不景氣,“搞導彈不如賣茶葉蛋”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再加上外企薪金水漲船高,802所人才流失,前路困難重重。
為扭轉困局,802所積極尋求外部產品開發的機會,并開始了“走出去”的第一次大膽嘗試。很快,802所與兄弟單位達成了一項技術方案的合作意向。該單位正在為這項技術尋找解決方案,也調研過其他幾家單位,卻一直未能滿足期望的指標。802所接過了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老所長帶頭,依靠在無線電探測技術領域的積累,在半年內研制成功了滿足對方需求的產品,邁出了802所爭取外部項目的關鍵一步。
院內型號方面,802所承擔了某型號的分系統研制任務,項目組相繼攻克了多項關鍵的技術,使產品具有了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性能好等優勢,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并獲得國防科學技術獎項。
在十余年時間里,802所出色地完成了“走出去”任務和上級交付的型號任務,對于一些技術難題也逐一攻破。憑借這些成果,802所迅速躋身國內制導專業前沿行列。
步入正軌
位于上海市楊浦區的802所老辦公樓
如果說建所初期是在一窮二白的狀態下四處尋求突破,那么10年之后,802所將積蓄的能量逐漸釋放,開始進入起飛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浪潮繼續推進,中華大地上誕生了無數弄潮兒,802所就是其中一個。
在某新型裝備系統立項過程中,802所在其中承擔了難度最大的分系統研制任務,對于當時國內技術水平而言,該項任務具有開創性意義。時間緊,任務重,項目組積極應對,一人多崗,同心協力攻克難關,在定型階段的最后一次飛行試驗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完成了使命,得到總體和用戶的肯定。
某產品的研制,也是從一窮二白到起飛這種狀態轉變的一個縮影,課題組在領導“砸鍋賣鐵也要搞成功”精神的激勵下,齊心協力,歷時十余年,先后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成功完成了演示試驗,創造了802所核心產品研究史上的奇跡。
從2002年開始,802所逐漸開疆拓土,還是這支隊伍,開始進軍宇航領域。對于“從來沒有見過衛星”的設計師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項目組24小時不間斷試驗,為的是能交出可靠性高的產品。發射那天,802所研制的產品表現十分優異,在重大宇航任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802所還逐漸改善了研究、試驗和批產條件。例如,該所與外部單位聯合成立了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重點實驗室。
此外,802所還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該所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騰飛時代
位于上海市閔行區航天城內的802所新辦公大樓
一切步入軌道后,802所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核心業務領域,802所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內一流。
在出色完成多個重大型號任務后,802所極大提升了研制能力和技術水準,甚至在某些領域站穩了領先的地位。
在從外部爭取的多個項目中,802所先后開拓發展了多家總體合作的單位,并取得了多家單位重點產品的獨家配套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802所緊跟中央的戰略部署,在集團公司和八院的堅強領導下,開始走向新的騰飛時代,在型號創新發展、民品產業布局、人才隊伍建設、夯實黨建工作等諸多成績取得不俗成績。
802所堅持創新驅動,為型號的發展裝上強勁引擎。按照院、所創新大會的要求,802所擴展了國家級“電磁散射重點實驗室”專業發展方向,積極加深與國內一些高校在產學研方面的合作,設立技術創新專項獎,作為創新主體深度挖潛。
802所緊隨國家戰略部署,發揮核心技術優勢,以上海科創中心為牽引,將航天技術與民用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相結合,成功研制出了面向車載、道路、軌交、水運、水利等系列化雷達,其中列車預警防撞雷達還成功被上海市地鐵全線列裝。
802所堅持黨建融入中心,從嚴治黨護航企業轉型升級。以使命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構建“五嚴五融五化”運行平臺,健全黨建工作運行機制,緊扣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建“一崗雙責”要求,為企業轉型發展保駕護航。
2018年,802所搬遷到了新大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前夕,802所也開啟了新征程。
后續,802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按照集團公司和八院的部署要求,以“建設國際一流的專業所”為目標,不斷增強專業技術實力,不斷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為航天強國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802所為C919客機進行全機HIRF試驗
航天精神永傳承
鯤龍展翅:目標特性班組
重點實驗室目標特性班組現有組員43人,其中研究員9人、博士14人。班組以電磁散射國防重點實驗室為核心,輻射形成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該班組曾先后榮獲上海市工人先鋒號、八院金牌班組、工博會創新獎、青年文明號、十佳黨員責任團隊等稱號。
班組注重攻關重大科學問題及前沿探索,連續7年保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持續立項,科研能力不斷積累和突破。2項科技成果申報創新獎,3人獲得集團公司科學進步三等獎,1項入圍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終審。班組榮獲所內首個國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學基金,為集團公司三個立項項目之一。
此外,班組還不斷開拓市場。班組參與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的智能駕駛半實物仿真平臺建設,對典型道路場景下車輛目標的散射特性進行分析,為硬件平臺提供輸入數據。
重點實驗室目標特性班組秉承“敏銳卓越 求是創新 開放流動 聯合競爭”的文化理念,打造國際先進的聲光電一體化實驗室。
聯通天地:數據鏈通信團隊
數據鏈通信團隊依托于802所第二研究室,截至2019年9月,團隊共計46人,博士2名、碩士32名、本科10名、專科2名,碩士以上比例達73.9%。高級工程師以上比例近40%,平均年齡不到34歲。
團隊以“質量為先,拼搏創新,團結高效,開創一流”為宗旨,主要從事數圖合一數據鏈、衛星中繼數據鏈以及各種小型低成本數據鏈等設備、產品的開發、研制工作。
團隊對內轉變觀念,將以往“自上而下”的模式變為“自下而上”,即主動出擊,向總體要任務,迎難而上,與同行比高下。對外廣泛交流,積極走訪全國軍工行業的各個總體單位,產品成功打開了市場,為802所后續型號的技術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該團隊先后獲多項國防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已授權國防專利60余項,研制產品曾獲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上海市優秀發明銅獎。近年來,該團隊多次獲得集團公司、上海市及八院各種集體、個人榮譽。
驍龍騰飛:第四研究室
第四研究室是一個銳意進取的科研團隊,主要從事國家特種裝備技術及產品的研究和研制工作。涉及的專業領域有無線電、激光高精度近感探測,動力學、運動學、機電一體化狀態感知等。
近年來,該研究室積極拓展太赫茲、靜電等新物理場探測手段,應用領域向亞軌道空間及太空延伸,包括寬刈幅高精度海洋高度測繪、太赫茲主動氣象遙感等。
第四研究室下轄7個專業組,室內35歲以下的青年骨干占在職職工的70%。
第四研究室曾獲得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國家級榮譽1項,上海市模范集體稱號、青年文明號、上海市航天杯QC小組成果擂臺賽特等獎等省部級榮譽稱號5項和院級榮譽稱號10余項,并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8項等。
文/鎖軒
編輯/唐明軍 張曉帆
監制/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