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引擎賦能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寧德市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綜述
寧德網消息(記者 郭曉紅 通訊員 葉亮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和作用決定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在整個黨建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必須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實實抓好。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寧德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組織實施“組建攻堅”“園區提升”“補短板、提質效”等專項行動,推動非公黨建與企業發展同心同向、同頻共振,涌現出了寧德時代、青拓集團、三祥新材等一批“黨建強、發展強”的典型。
建強紅色堡壘,為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基健體”
“做好新時代非公黨建,既要‘鋪天蓋地’建起來,更要‘頂天立地’強起來,從‘做沒做’‘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各級黨組織深切感受“紅色引擎”激發出來的“紅色動能”,把提升質量作為非公企業黨建的重要目標。
加強政治引領、政治凝聚。各級黨組織把學習貫徹新思想作為首要任務,深入開展新思想進園區、企業、車間、工地、市場商圈、商務樓宇“六進”活動,引導企業員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針對企業黨員類型多、布局分散、流動性大、活動時間少,學習教育不夠經常、不夠深刻,各地通過探索實施主題學習“輪值制”、強化體驗式教學、創設“指尖課堂”等,推動常學常新、常研常得。同時,積極推進黨的建設進章程、黨的骨干進核心,835家非公企業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企業章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比例達65%以上。
歷史是最好教科書。市委兩新工委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兩新組織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緊扣非公企業特點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舉辦“黨齡逢十”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培訓班11期,推動普通黨員教育培訓常態化、制度化。各地圍繞慶祝建黨百年,舉辦座談會、交流會等1200多場次,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近年來,還組織評選“黨建之友”“黨務先鋒”“共產黨員誠信標兵”等117名,充分展現先進形象,進一步激發榮譽感、責任感。
抓好“兩個覆蓋”,變“空白點”為“實心點”,是非公企業黨建的基礎工程。各地通過健全完善“兩新工委統籌、行業黨委歸口、工業園區集中、鄉鎮街道兜底”四級聯動機制,系統實施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產業連建、龍頭領建、樓宇合建、派員駐建、上門育建等“組建八法”,在2614家“三有”非公企業中,組建黨組織912個,覆蓋率達到86.8%。為提升“兩個覆蓋”質量,市委兩新工委部署開展非公企業黨組織“補短板、提質效”行動,從黨組織運行、作用發揮以及黨建工作保障落實情況等三方面設立檢查內容17項,為非公企業黨組織量身制定“工作檢修單”,引導對標對表開展黨建“全面體檢”,建立清單臺賬808份,確定重點修復對象198個。3年來,共整頓“超大聯合黨支部”43個,撤銷“空殼”“半空殼”黨組織103個。
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為進一步凝聚黨建引領發展強大合力,各地積極探索建立產業鏈黨建聯盟。4月,首家由寧德時代黨委發起的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鏈黨建聯盟正式成立,覆蓋鋰電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相關要素保障部門20家,從業人員逾5萬人。在示范帶動下,各地聚焦“四大主導”產業和“8 1”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探索打造集黨政機關、社區、企業、社會組織、群團組織“五位一體”的黨建聯盟新模式,建成福安不銹鋼、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柘榮生物醫藥等產業鏈黨建聯盟,推動非公黨建從建組織、強功能的1.0版向創聯盟、提能級的2.0版轉變提升。
堅持紅色引領,為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聚力賦能”
“黨建做實做強做細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凝聚力。”各級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秉持這一共識,“強黨建、促發展”的步伐越走越堅實。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圍繞“發揮實質作用”這一主題,非公企業黨組織緊扣生產實際、群眾需求,扎實開展“二亮一比”“我為職工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廣泛創設黨員“示范崗、先鋒隊、責任區”等載體900多個,為黨員職工作用發揮搭平臺、建舞臺。
青拓集團黨委成立“黨員研發先鋒隊”,對“筆尖鋼”開發制造技術開展科研攻關,打破由國外進口材料長期掌控國內筆尖鋼市場的局面,為中國制造破解“筆尖難題”。寧德時代黨委堅持把支部建在部門上、把黨員人才聚集到技術攻堅一線,推動黨建鏈、人才鏈、服務鏈、創新鏈“四鏈合一”,經驗做法獲評全國非公企業黨組織發揮實質作用創新案例。
“公司成立近十年來,從初期的就黨建抓黨建、黨建與生產發展“兩張皮”到如今‘把黨建與生產經營、改革發展有機融合在一起’,助力企業發展、黨組織有為有位。”寧德時代黨委書記陳元太深有體會。
面對疫情嚴峻挑戰,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與其他領域的黨組織和黨員一樣,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哪里有疫情、危險最大、困難最多,哪里就有黨組織、黨員。市委兩新工委開展“千名黨建指導員入企服務”活動,推動992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員下沉到3700多家企業,當好聯絡員、宣傳員、服務員,有效解決企業用工、物資保障、交通運輸等實際問題1850余項。
為引導和鼓勵非公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市委兩新工委組織引導非公企業黨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鄉親們重要回信精神,深化開展“黨建助振興 百企結百村”活動,361家企業與418個村開展結對共建,累計投入各項資金9840萬元,幫助村發展項目369個,提供就業崗位4040個,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貢獻力量。
健全工作機制,為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是我在工業園區工作的第5個年頭,向市委組織部、市委兩新工委述職還是第一次,市領導堅持真點問題、點真問題,用實實在在的‘硬數據’,曬出工作‘體檢報告單’,讓我們真正有了紅臉出汗、提神醒腦的效果。”福鼎市工業園區黨委書記林天祿參加市級以上園區(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述職評議會后深有感觸。
在述職制度的推動下,全市9個市級以上工業園區完善“園區黨工委—園區非公企業黨委—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或網格綜合黨支部、園區內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組織管理架構,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態勢。
寧德市始終堅持系統觀念、“一體化”理念,把健全工作機制作為重要抓手、基礎保障,用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破解改革發展中的難題,凝聚發展合力、創新動力。
——聯系指導更加有力。創設市委兩新工委委員單位“四聯”工作制度(掛鉤聯系1個黨組織、1個重點領域、1個特色黨建項目、1名黨組織書記),每年形成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定責指配任務、定點聯系指導、定期跟蹤反饋,有效加強聯系指導,把工作落到實處。
——基礎保障更加扎實。制定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六條措施》,建立“黨組織書記津貼”“黨員活動經費”“先進黨組織工作經費補助”“黨建陣地建設和修繕補助”四項經費保障機制,采取干部掛職一批、社會招聘一批、群團推薦一批、基層選派一批、全面輪訓一批等“五個一批”舉措,培養壯大黨建力量,保障企業黨建“源頭活水”。
——營商環境更加優化。以“黨建強企”聯合行動為抓手,以服務世界一流企業為標準,制定落實32條“強黨建 促發展”服務清單,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干部精氣神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搭建“黨企新時空·政企直通車”平臺,成立暖心助企志愿服務隊等,營造“稱心”的產業環境、“暖心”的政務環境、“安心”的法治環境、“舒心”的生活環境,全面打響“寧德服務”,讓營商環境成為寧德發展的優勢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