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黨建引領“一警三專N員” 織密農村疫情防控“三網”
來源:【中國農網】
山區農村人口“點狀聚居、零星散布”。為了做優做實農村重點人群“保健康、防重癥”工作,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按照“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治療”原則,將防控關口前移、精準施策,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一警三專N員”包保服務機制,織密農村疫情防控“三網”。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湖北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區縣。全縣17.1萬人口,平均1平方公里僅有常住人口72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超4成。在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中,五峰縣結合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特點,積極探索由3553人組成的“一警三專N員”隊伍,充分發揮“一警”(社區民警、駐村輔警)領頭雁作用、“三專”(交管路長、治保主任、網格員)專業特長和“N員”(指公益性崗位、村民代表、鄉賢能人、簽約家庭醫生等)覆蓋面廣的特點,由鎮村黨建引領,以“一警”帶領“三專”指導“N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開展工作。
疫情防控的“工作網”更牢。“一警三專N員”包保服務機制建立起來后,五峰縣采取民輔警包村、“三專”包片、“N員”包戶的辦法,將原本“1個村1個網格”的管理模式,細化分解為“1個村20至40個小網格”,由“N員”就近負責包保一個小網格,成為一個服務單元,配合鎮村干部及時開展政策宣傳、健康服務、信息排查等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參與廣、行動快,對摸排出的“五類重點人群”實行“人盯人”包保,真正構筑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控網絡。
疫情防控的“信息網”更密?!靶率畻l”實施后,準確統計村民感染新冠病毒難度加大,疊加春節因素,也給返鄉人群管理服務帶來了不小挑戰。五峰發揮“N員”人員熟、地理熟、社情熟的優勢,每日線上通過居民微信群、線下敲門入戶,“早上看是否開門、中午看是否有人、晚上看是否亮燈”,對片區人員流入流出情況進行全面細致摸排、核實,并綜合運用電話、微信、“五峰義警”小程序等多種信息上報方式,確保各類重點人員健康信息及時獲取、發現健康異常及時聯系村醫進行干預,及時、準確、完整統計返鄉人員信息。僅2022年12月24日以來,全縣發熱門診累計接診發熱患者763人次,返鄉人員12145名,“N員”成為山區疫情防控的“千里眼”“順風耳”。同時,全縣以傅家堰鄉為試點,發動鄉賢能人捐贈120余萬元,搭建具有實時遠程視頻語音連線功能的“同心守望”系統,由網格員負責日常監測預警,既可以為特殊人群和老弱病殘人員提供周到的關懷服務,又可以實現部分來五返五人員的即時知曉和居家隔離人員物資的及時配送。
疫情防控的“服務網”更強?!耙痪龑員”包保服務覆蓋了感染前到救治康復全過程。感染前,由包戶“N員”做好預防感染工作,及“五類重點人群”臺賬動態更新管理,實時報告健康異常人員信息,協助解決各類生活困難和問題;感染后,由“N員”村醫每日聯系,上門隨訪指導用藥和針對性的健康服務,推進輕癥患者盡快康復,聯合包戶“N員”做好協助轉診工作。今年1月5日,五峰縣長樂坪鎮蘇家河村“N員”肖鴻飛在照常探訪鄰居獨居老人鄧山田時,發現其呼吸急促、意識模糊,立即與村干部取得聯系,村干部第一時間帶上村醫對鄧山田測量了血氧飽和度和血壓,經識別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癥,迅速聯系救護車將老人送至五峰縣人民醫院進行搶救。正是因發現搶救及時,鄧山田得以成功獲救。
作者:向宏福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李麗
本文來自【中國農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