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平陽:以“紅色引擎”驅動針織花邊行業“加速度”(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
來源: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在平陽縣麻步鎮新區大道上,總投資達1.6億元的平陽花邊總部(麻步大廈)已然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物之一。該綜合體集產品展示銷售、電商貿易科技研發平臺、酒店茶餐接待廳、生活資源整合區域為一體,主要由平商回歸入駐及經營。2012年5月,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黨支部組建于有黨員43人,下轄麻步片、漁塘片、塘北片、樹賢片、桐廬片、義烏片、廣州片7個黨小組。2021年3月升格為黨總支,下設7個聯合黨支部,能有效促進黨組織與片區會員單位相對應,便于日常聯系和工作推進。近年來,該鎮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商會服務,在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黨總支部領導下,發揮商會組織橋梁紐帶作用,走出了以“紅色引擎”推動針織花邊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聯合抱團 助推行業改革
針織花邊行業是平陽富民利民的傳統產業,在麻步鎮已有40多年生產歷史,占該鎮工業經濟總量的70%左右。行業主要生產經營花邊、圍巾、紗線、口罩耳帶等針織品,產品暢銷國內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縣麻步花邊紗線行業一般納稅企業近160家,工商注冊個體經營戶和農民加工戶近2300家,針織鉤編機器達十幾萬臺,參與生產工人2萬余人。現行業年產量十幾萬噸、年產值30多個億,每年為村民加工戶每戶增收10萬元以上。
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資源要素制約以及原有產業優勢的減弱,花邊行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缺少交流和溝通,使花邊行業在集團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勢下顯得勢單力薄。”面對行業發展困境,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會長陳治任認為,只有聯合抱團,才能助推花邊行業改革發展。
2011年10月21日,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正式成立,并成立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在鎮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優先從黨員干部及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選取群團組織負責人,推進黨建帶群建,實現共同發展。同時,該商會通過推行聯席會議制度、“三會一課”制度、兩新“榮譽銀行”制度、“兩單一評”等制度,進一步規范黨建工作,并與商會工作有機結合。
2017年8月,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商會骨干會員“走出去”,到花邊紗線行業上下游企業進行考察,進一步堅定了商會牽頭兼并重組的信心,堅定了打造時尚花邊小微園向集聚規范化發展的決心。平陽花邊總部(麻步大廈)建成投用、時尚花邊科創園(一期)項目已竣工、小微園二期前期工作規劃中、花邊紗線展示大廳升級開放……一個以花邊針織紗線生產智造為主導的針織花邊特色小鎮已在麻步逐漸成型。
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黨建引領 切實服務企業
2015年前,全縣針織花邊行業沒有一個明確的工資標準,整個行業面臨企業間職工工資差距過大,職工辭職率較高、流動性較大、勞資糾紛等困境,影響了全縣針織花邊行業健康發展。為此,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積極推動黨建工作與針織花邊行業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推進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以黨建為抓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采取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來平衡勞資關系、協調勞資矛盾,在有效維護職工利益的同時,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實現企業和職工的互利共贏。
針對花邊行業技能要求較高、水平提升較難的實際,以商會為平臺,開展業務培訓、黨員技術攻關等,進一步幫助員工提升業務技能。同時,該商會黨支部從發揮黨員作用入手,通過組織信息分享沙龍、對接各部門服務、走訪幫扶等活動,努力為會員單位提供優質的服務。
“我們長期致力于提升黨建引領力、助推生產力、增強服務力、擴大影響力,以‘四力工程’促進‘四好’商會建設,大大推動了針織花邊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商會因此還榮膺全國、省級、市級‘四好商會’等榮譽稱號,黨支部還獲得縣、鎮先進基層黨組織。”該商會負責人說。
2016年,一個花邊加工戶家里爺孫倆都患了重病,急需一筆手術費。商會黨支部立即派漁塘片區的黨員去了解情況,并在黨員之家微信群里發布消息,啟動微信捐助接龍……短短半天時間就籌集了75500元,以解爺孫倆的燃眉之急。近年來,為服務會員,商會黨支部還建立了黨建需求庫,通過問卷調查、黨建信箱等,收集行業內需要解決的民生小事,并將需求項目化,推動黨建工作與行業發展深入結合,受到社會各界肯定。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4月13日,平陽縣針織花邊商會組織會員單位代表前往湖南長沙,開展“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革命精神”韶山紅色主題教育活動。而這,也是該商會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樹立“四種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商會積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采取“黨建 文化”的方式,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如開展“訪舊址、憶初心”黨員先鋒行、“黨員讀書會”“三八節運動會”等,為行業發展匯聚正能量。
同時,該商會建立了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助力推進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其中,包括參加“五水共治”“剿滅劣五類水”行動;每季度組織志愿者前往山區看望孤寡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每年重陽節,組織志愿者服務隊前往敬老院開展送溫暖活動;與薄弱村結對,開展幫扶工作,壯大村集體經濟,幫助村民發家致富等。據統計,該黨支部組建以來,前后開展災后慰問、慈善幫扶款項400多萬元,解決勞動力就業上萬人。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