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會強調要以____為著力點- ( ))
目標指向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首先要解決的是我們“建設什么樣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個問題標示著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建設及其制度改革追求什么樣的目標。
首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是承擔領導職責的黨。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更是領導黨。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體現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各方面。”黨的建設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法寶,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就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黨的建設的重要一環,最終旨趣在于“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
其次,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是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集中統一的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指出“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集中統一的領導既取決于思想上的集中統一,也取決于組織上的集中統一。有了思想上的集中統一,才能保證黨內團結穩定、步調一致;有了組織上的集中統一,才能對各項重大決策進行“頂層設計”并協調實施。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必然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等各方面制度改革,切實“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
最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是具有強大治理能力的黨。新征程上,強大的治理能力主要體現為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這是以黨的“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本質要求?!巴晟泣h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這是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奧秘所在。
戰略原則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僅要明確建設與改革的目標,還要解決“如何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問題。這里要厘清加強黨的建設和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必須遵循的戰略原則。
一是圍繞中心工作不偏離。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推進黨的建設,其重心和出發點都是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個中心任務和總目標,須臾不能離開、更不能背離這個中心、這個目標。一方面要不斷理順黨政軍民學之間的關系,增強黨領導政府管理國家、運用國家管理社會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斷創新組織建設,發掘社會資源,在組織輻射上深植市場和社會,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二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政治制度的獨特優勢,是中國改革發展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證,這已經為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所反復證明,也為世界上一些轉型國家的混亂局面和西式民主國家體制改革的重重困難所不斷反證。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關鍵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
三是堅持制度化法治化方向不能變。一方面,系統總結新時代黨建取得的經驗教訓,將政治、思想、組織等方面建設經驗和有效做法進一步匯集凝練起來,并使之制度化體系化;另一方面,要學習借鑒其他領域的好辦法,積極借鑒包括西方現代政黨制度和政黨建設的經驗教訓,建立健全權力運行體系以及決策和監督機制,將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納入整個國家的民主化、法治化建設軌道。在這方面,既要依憲將“黨的領導”具體化、制度化;又要健全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堅持并完善制度治黨、依規治黨。
基本策略
如何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建設好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除了遵循一系列戰略原則外,還要注重策略選擇。上海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基本策略大致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聚焦大城獨有難題,推動黨建工作升級。黨建工作已經基本做到組織全覆蓋和工作全覆蓋,需要努力的重點是實現功能全覆蓋、推動黨建工作能級提升。在這方面,組織建制和活動形式是可以差異化、多樣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是核心要義。上海黨建工作需要關注的重點是如何把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和解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大城獨有難題”相結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為此,堅持內容上全涵蓋、對象上全覆蓋、責任上全鏈條、制度上全貫通,構建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體系,推動黨的建設在求全、求新的基礎上,進一步求優、求強。
二是立足獨特地位,創新意識形態建設。上海在全國的地位特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重大、使命也特殊。上海處于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國際輿論斗爭第一線,也是意識形態兵家必爭之地。上海需要通過意識形態工作創新,“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實現信仰整合與理念革新。一方面,充分整合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創新意識形態內容,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適應新的歷史時代要求的包容性的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創新意識形態宣傳形式,除了完善制度化的思想教育實踐方式以外,重要的是利用新媒體,多渠道、多樣化地宣傳和推廣意識形態,把握并引導好網絡輿論。上海在這方面同樣有自己優勢。
三是適應發展新形勢,創新(拓展)基層黨建載體與平臺。事實證明,黨建工作延伸到哪里,黨的領導才有可能貫徹到哪里。未來將重點“探索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有效途徑”:一要強化三大先導產業黨建,為先導產業保駕護航;二要順應新形態新業態發展,重點抓好自貿區、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等開放型園區黨建;三是要針對新人群、新就業群體特點,關注新型居住社區;四是要將黨建工作延伸到邊疆民族工作甚至港澳臺工作,延伸到在中國主場的國際舞臺上。比如,在進博會上設立黨群服務站就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實踐,特別是向參展客商展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0個語種版本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帶一路”重要論述的8個語種版本,取得了極好反響。事實證明,這是服務的窗口,也是展示的平臺,在國際舞臺上旗幟鮮明、理直氣壯抓黨建,充分展現大國大黨的自信,有利于提升黨和國家自我形象。
四是牢記囑托,打造“三有”黨建隊伍。黨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也要靠人來做。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上海黨建工作寄予特殊厚望,從“不辱門楣、不負重托”到“上海的黨建要成為中央的一個點”再到“繼續探索、走在前頭”。上海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負厚望,打造“三有黨建”隊伍:做有站位的黨建,首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做有思考的黨建,通過組織化活動,推進黨建整體性發展;做有情懷的黨建,超越純粹事務性的工作,體現溫度、溫情和格局。加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既要選好人,也要賦好權;既要加強教育管理,也要創新激勵機制,加大關心關愛力度。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欄目主編:楊逸淇 文字編輯:于穎
來源:作者:軒傳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