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層黨建生態圈,創新新時代黨建工作模式(打造基層黨建生態圈,創新新時代黨建工作模式)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完善黨的建設制度機制”等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建設時代課題和實踐任務。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各級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必須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站位,深化黨建工作內涵,拓寬黨建工作思路,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新型工作模式、實踐模式和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面激發黨建內生動力,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上海不斷推進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從舊區改造、物業治理、樓宇、濱江,到高校、互聯網、黨員教育、群眾工作,再到黨群陣地、產業園區、集體經濟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著力打造基層黨建創新實踐基地,構建基層黨建綠色生態圈,為基層黨建創新提供了生動的“上海樣本”,探索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黨建新路。
何謂黨建生態圈
作為新時代黨建工作的創新模式,黨建生態圈通過政治引領、組織聯動、資源整合、機制創新,推動社會各領域協調發展,實現黨的建設與事業發展、社會進步深度融合,對于提升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系統作為自然界一定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具有整體協調性、動態平衡性、相對穩定性、可持續發展性以及和諧共生性等功能特點。黨建生態圈借鑒自然界生態系統運行機制,以黨的領導為核心,通過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體等多方面資源,將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等多個領域相結合,構建起一個開放、互動、可持續的黨建工作系統,形成一個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綜合性體系。
如同自然界生態系統一樣,黨建生態圈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黨建生態圈內,黨的組織通過政治引領、組織聯動、資源整合、機制創新,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推動社會各領域協調發展,從而實現黨的建設與事業發展、社會進步深度融合。
為何要構建黨建生態圈
作為一種全面而深入的黨建工作模式,黨建生態圈在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通過政治引領確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組織聯動強化黨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通過資源整合匯聚各方力量,通過服務群眾提升民生福祉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通過創新發展激發黨建活力探索黨建工作新路徑、新模式,從而深度融合推動黨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利共贏、和諧共生。
一是提升黨建質量。黨建生態圈通過構建多層次、寬領域的組織網絡,促進不同黨組織之間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合作,形成強大的組織合力。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增強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使黨建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需求,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等,提高黨建工作的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實現對黨員教育和管理的科學化。
二是促進社會治理。黨建生態圈強化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社區治理創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通過黨組織引領,動員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識和能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加強黨組織與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的協同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主體,提升社會治理的整體效能。
三是推動經濟發展。黨建生態圈通過黨組織的引領和協調,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保障等。黨組織引導企業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通過黨建引領,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強化文化引領。黨建生態圈注重文化建設,通過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全社會共同遵循的價值導向。黨組織通過文化活動、主題教育等形式,加強黨員和群眾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通過文化傳承和創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軟實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五是實現全面進步。黨建生態圈的構建有助于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協調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通過黨建引領,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通過黨組織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創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社會環境,促進法治中國建設。
如何構建黨建生態圈
構建基層黨建生態圈,必須緊扣基層黨建的當下重點、現實難點和前沿熱點,聚合社會各方資源,加強深度合作,共商共研,聯合攻關,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不斷推動新時代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
要明確目標定位。進行深入調研,了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群眾需求和黨建工作現狀,確保目標定位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制定清晰的黨建工作規劃,包括短期目標和長期愿景,明確各階段的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目標定位要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對接,與地方發展實際相結合,與群眾具體需求相契合。
要整合各方資源。充分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資源,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形成黨建工作合力。政府要在政策制定、資源整合、平臺搭建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企業要在資金投入、技術支持、項目實施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社會組織要在服務提供、民意反饋、監督評價等方面發揮輔助作用。
要創新工作機制。建立智慧黨建平臺,集成黨員管理、教育培訓、信息發布等功能,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探索“互聯網 黨建”模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黨建工作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利用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工具,增強黨建工作的互動性和吸引力。通過項目化管理、目標化考核等方式,確保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同步推進。
要推動社會參與。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黨建生態圈的構建,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要堅持開門搞黨建,通過公開征集意見、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增強黨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主題活動,設立黨員先鋒號、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社會力量參與黨建工作。
要注重實際成效。堅持以實際效果為導向,定期評估黨建生態圈的建設成效,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調整優化工作策略。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把黨建工作成效作為評價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重要標準。各級黨組織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探索黨建生態圈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不斷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總之,黨建生態圈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黨中央總攬全局,更需要各級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共抓落實,通過明確目標、整合資源、創新機制、組織參與和注重實效,逐步構建起一個高效運作、富有活力的黨建生態圈,從而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強大制度體系。
(作者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雍凱 編輯郵箱:shhgcsxh@163.com
來源:作者:王婧